“三四月份,马兰头兴发。放学回转,呒啥白相。娘娘(奶奶)同吾讲:‘囡囡,我拉去挑点马兰头,好伐?’吾一听,心里相快活得来。”这是姚孝平写的故事中的一段。
姚孝平是个土生土长的桐乡人,老家在高桥镇迎丰村。今年正好30岁的他,在一家公司里做销售员。但他有个与工作完全不同的爱好,就是用方言写故事。
姚孝平说自己用方言写故事和奶奶不无关系。小时候,奶奶总是一口吴侬软语,为他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7年前,姚孝平从外地工作回到家,想凭回忆把小时候奶奶给他讲的故事写下来。但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因为奶奶讲故事用的都是桐乡“土话”,听得懂,可要转变成文字,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姚孝平尝试着把桐乡土话讲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他还试着将文章投寄给报社,没多久竟然发表了。这让他欣喜万分,更坚定了他用方言创作故事的想法。
为此姚孝平潜心研究了大量资料,阅读了很多方言小说,他最喜欢的是《海上花列传》。“要原汁原味地保持桐乡味儿,就不得不用土话。”姚孝平常这样跟人说,“现代汉语学得再好,可如果丢了土话,也写不出老底子那种味儿。”
姚孝平觉得,方言具有书面语言无法表达的美感。“好多上学的孩子觉得方言老土,只有说普通话才是潮流。”姚孝平对于这样的观点表示无奈,“方言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如果将来的孩子听不懂家乡的语言,那将是怎样一种尴尬和悲哀。”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用方言讲故事的举动,来呼吁更多人保护我们自己的方言。
现在,姚孝平正忙着收集桐乡的童谣、谜语、绕口令、俏皮话,他说,他希望能像奶奶一样,不断用家乡的语言讲述农村的旧事和城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