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料:13867300110

桐乡: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一座城市的精神洗礼

2013年01月22日 14:58 来源: 嘉兴日报

 

 

 

 

 

 

  2011年12月,桐乡市四套班子率先垂范,一场“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拉开了该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序幕。桐乡市委要求:干部要通过沉到一线联企、联村、联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弄清群众盼什么,听清群众议什么,摸清群众缺什么。

 

  这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洗礼。一种作风在回归,一种激情在荡漾,一种快乐在脉络里漂流,一种久违的尊重和信任得以重新建立。

 

  “下到基层了,才能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我没想到嘉兴这样的沿海发达地区,在基层还有生活那么困难的群众。他们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帮扶!”

 

  “在蹲点驻村的一年时间里,最让我难忘的是拆迁。它让我明白,老百姓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只有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如果把他们当亲人,他们也会把我们当亲人。”

 

  “我们要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决策者一定要避免用施舍者的心情来做农村工作,更不能把我们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农民!”

 

  ……

 

  发自肺腑的话题,铭记终身的收获。2012年12月28日,桐乡市第二批干部奔赴实地开展蹲点驻村工作。与上年引起外界一片哗然不同,2012年,没有人再怀疑这件事情到底能否坚持,而是纷纷思考着怎样把蹲点驻村做深做实;没有人质疑这会否成为另一种走过场的形式,而是思考怎样建立长效机制让蹲点驻村成为常态;没有人担心驻村会惊民扰民,而是思考怎样把蹲点接上线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这一年,桐乡为什么会有如此可喜的转变?它到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启示一

 

  突出一个“实”字,真抓务实,全城总动员听实话观实情出实招

 

  2012年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对于桐乡而言,这项工作先于全省推行。早在2011年12月1日,168名市级机关干部与原单位脱产,被下派到了最基层的168个行政村工作。桐乡市委要求驻村干部周一至周五驻村入户参加实践锻炼,每月在农户家住宿不少于15夜。每一名驻村干部联系农户不少于20户,重点联系困难户、老党员户(老模范户)、专业大户及个私企业户等。

 

  为什么要这样做?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变成又一场“秀”?人们等待着时间作证。

 

  “一年的实践证明,‘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这项制度安排已经成为该市年轻干部成长的绝佳练兵场,不仅补齐了他们‘基层经验缺乏’的短板,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良好的群体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藉此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而正成为改善该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政风以及党风的催化剂。经过这一年多的朝夕相处,我们的很多驻村干部跟老百姓交上了朋友、攀上了亲戚。”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说。

 

  在这之前,桐乡做过一项调查。该市3100多名机关干部中,14%的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特别是部分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的“三门”干部,没有基层疾苦的感受、缺乏基层工作锻炼的短板尤为明显。文凭越来越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越来越低,这是许多人对当今干部的评价。

 

  “有感情才能有责任,感情是装不出来的,而是经常、长期深入群众中摸爬滚打培育出来的。”卢跃东说,要让机关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际中去,拜人民为师,增长他们的才干,这是桐乡市“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的初衷。2012年以来,循着驻村干部的足迹,他走遍了该市的176个村和30多个社区,看望了这些村、社区的支部书记及民兵连长和336名市级机关和镇驻村干部。

 

  活动提出要在“实”字上下功夫:

 

  一是敢听“实话”。听实话是党员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的目的所在,也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桐乡要求驻村干部脚踩基层泥土,深入田间地头,放下官架子、摘下官帽子、去掉官调子,耐心倾听群众的鸡毛蒜皮小事、听群众的牢骚话,让群众讲掏心窝子的话,写好一本《驻村日记》,形成一份《调研报告》。

 

  二是善观“实情”。要带着一颗真心、带着一份真情、带着一些问题,与基层干部交朋友,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把基层的情况摸透,把群众的需求了解透,分别以红色、蓝色、黄色、橙色、绿色为主色调,手绘《组织体系图》、《产业发展图》、《重点人员图》、《结对帮扶图》、《民生需求图》这5份“地图”,使“五色地图”成为一个直观、准确反映村情民意的有效载体。

 

  三是要出“实招”。每一个驻村干部的身后都有其工作的单位作为后援团,驻村干部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凭个人能力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后,后援团会走到前台,更好地帮助村民解决各类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桐乡全市驻村干部共走访农户120830户,走访慰问困难户3520户次,该市2755户生活困难家庭与机关干部都进行了一对一认亲,收集涉及基层经济、民生、文化等意见建议7085条,帮助村、农户解决实际问题2159个;组建志愿服务工作室86个,文体队68支,巡防队115支,开展组团服务266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或村文体活动348次。

 

  启示二

 

  突出一个“情”字,用情做事,深情投入真情付出激情干事

  

  进村入企,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还要讲究“情入”。

 

  “和村民打交道,要学会倾听,要能换位思考。”眼前的徐维,对农村工作侃侃而谈,言谈举止透露出一种经过历练的成熟。一年的驻村经历,对她来说,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成长。

 

  2010年大学毕业便考上公务员的徐维,是个典型的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的“三门”干部,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没有社会经验,在驻村前,她对农村没印象,对农民也没感情,因此担心到农村后的种种不适应。没想到,这一年的驻村成了她的宝贵财富。如今的她,谈起农村、农民,眼睛放光,饱含深情。

 

  以前,徐维只是听说拆迁工作很复杂、很难,但到底怎么复杂怎么难,她一无所知。直到她来到村里,看到有些村民因为抵触拆迁到村委会大吵大闹,甚至有人往地上砸水杯的,她真的“吓”着了。村民怎么能这么不讲理,这么“斤斤计较”甚至“无理取闹”呢?她甚至有想和村民理论的冲动。但村干部们却没有生气,反而给气头上的村民泡茶递烟,让他们坐下来慢慢说,有时候聊天聊了一上午,虽然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村民走出村委会的时候已是一团和气,这让徐维感叹,做农村工作真不容易,一定要有耐心。

 

  后来的工作中,徐维学会了和村民套近乎,开口办事之前,先“姆伯、姆妈”叫得很亲热,慢慢地与村民热络了,掏心窝子的话多了。她说,在与村民的攀谈中,无论是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还是对发展不足的牢骚话,无论是轻声问候带来的感动,还是执手相望传递的信心,她感受到了来自村民的信任。做农村工作,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信任。有了这种信任,再大的矛盾都能化解,再难解的疙瘩也能解开,再宽的鸿沟都能跨越。

 

  在驻村的168名干部中,许多人都有着徐维一样的感受。面对农民劈头盖脸呵斥曾经委屈流泪的他们,如今懂得了怎样用和风细雨化解纠纷;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基层诉求曾经不知所措的他们,如今已学会抽丝剥茧剖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项目推进中进度受阻曾经束手无策的他们,如今已学会迎难而上不怨天尤人……一年的驻村经历丰富了他们的人生履历,更改变了他们做事的心态。

 

  “所谓下基层,如果身子下来而心不下来,或身子下来而感情不下来,就很难达到心灵上的共鸣,也难以收到实效。不管是进村还是入企,我们都是捧着一颗真心去,我们学会了从群众角度来思考问题。”桐乡市国税局梧桐税务分局局长杨伟东说,“我到企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税务系统的,税务方面的问题我懂,你们尽管说,看我能不能帮你们的忙。”2012年,有很多企业反映融资难,于是,他们形成了调研报告,桐乡市政府牵线搭桥,组织了该市14家金融机构与390家企业签订了授信协议,共授信130多亿元。同时,13家银行行长参与联系服务企业,并为企业减免规费517万元。

 

  有诉求有回应,干群之间的信任得以重建。是的,越是直面社会转型期的挑战,越是面临利益多元发展的考验,党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就越弥足珍贵。

  

  启示三

 

  突出一个“新”字,追根探源,鼓励干部用新思维建新机制破新难题

 

  进村入企,目的是了解民意破难题。如何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健全办实事、解难题、暖民心的考评激励和督查落实机制,健全结对帮扶促发展长效机制,使活动务实管用、经常有效,真正服务于民、扎根于民,这是检验走访实效的关键。桐乡在“四联四强”活动中突出一个“新”字,追根探源,鼓励干部用新思维建新机制破新难题。

 

  “不联不知道,一联才知道下面竟有那么多因残障而贫困的家庭。”一些干部感叹,帮助一个精神病人不难,但帮助所有人怎么帮?帮助一段时间不难,但长久怎么帮?”“这些人没办法脱贫,但不能放弃他们,下一步要怎么帮助他们……”

 

  这样的思考方式在大走访中形成了普遍共识,基层的困难很多,冒出一个解决一个是暂时的,效应也是有限的,如何建立科学的施政机制才是持久有效的。“密切联系群众必须要把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作为出发点。”桐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千颂说,桐乡各个机关部门在大走访中根据基层实际,建立并改善了很多机制,使相关的为民服务更科学化了。

 

  民政工作一般是通过镇(街道)民政办,村里的民政员,一级一级上来的,这可能造成工作上的脱节,怎么提高工作的精细度?如果申报上来的贫困户,家里有两套房子,有汽车,怎么核定?根据大走访中机关干部的反馈,桐乡市民政局建立了四大机制以提升低保管理的服务水平。一是建立了低保遗漏问题处理机制。针对个别低保对象脱贫、死亡后未及时变更、注销等现象,逐一进行清理,防止人已过世,但低保金仍在发放的情况。二是建立了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机制。这一机制能防止一些不符合低收入标准的家庭谎报实情,获取不应该有的低保救助金。三是建立了部门信息核查共享机制。这一机制也是对前两个机制的补充,与社保、公安、财税等部门的信息联网,能在对收入、财产进行核定时,与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比对,提高核定的准确性。同时,与民政局殡仪馆的联网,每月可以进行信息比对,第一时间掌握低保人员中的死亡人员信息,并及时注销低保。四是建立了因病致贫家庭生活救助机制。出台了《桐乡市重特大疾病致贫家庭生活救助暂行规定》,解决因重大疾病造成大额透支型家庭不能进低保的问题,对医疗费用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实际生活水平达到低保水平的,按城镇低保标准的50%发放生活费,弥补了低保政策的不足。

 

  有些人反映,气象局一些程序比较繁琐,审批时间长,效率不高,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桐乡市气象局虚心采纳了建议,并按照“程序从简、费用从低、服务从优”的原则,简化了审批手续,缩短了审批时间。该市防雷所还实行“5+2”工作制,确保随叫随到,进一步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针对桐乡部分企业因防雷设施存在问题导致无法通过防雷竣工验收的问题,桐乡市气象局专门组织了技术人员为企业制定了整改方案,帮企业完成了防雷整改。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对电力负荷的影响,发布了《有序用电专题气象服务》,开展电力负荷专业专项预测服务,帮助供电部门和企业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为企业科学用电调度提供了准确依据。

 

  桐乡市供销总社为提升农产品从采购源头到餐桌的安全保障水平,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种养基地产品的销售问题和老百姓的食品安全问题,专门创办了桐乡市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建立起了一个专业、方便、快捷的配送渠道。同时,为确保农产品质量,供销总社又与董家茭白合作社等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养基地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现在,配送中心已经向桐乡的中小学校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开展了商品配送服务。

 

  “‘四联四强’大走访的成效是明显的,我们将把这一活动及活动中形成的机制、理念常态化长效化,让群众路线在机关干部心中‘落户’。”桐乡市委组织部长汤云良说。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应丽斋 张芬娟 杨一峰 图片由桐乡市纪委提供 编辑: 王颖
相关稿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今日桐乡报社”、“桐乡电台”、“桐乡 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 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 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
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