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治安状况平稳,不过走访时村民反映有陌生男子在村里转悠,怀疑是打狗的,大家在自己‘格子’里多留意下,有情况及时告诉我们……”10月8日晚上7点,桐乡市屠甸派出所晏城警务室民警徐锡光正和他的“格长”们召开警情分析会。
“格长”其实就是村民小组长,“格子”是他们负责的工作范围,由于常将格子挂嘴边,徐锡光的警务工作也就被戏称为“格子”警务。不过他有自己的一套:“把村细分为格子开展工作,掌握信息‘灵’,了解情况‘全’,传递处理‘快’,工作量是增加不少,但把活干精细,治安好了,就是对辖区村民负责。”
“格子”警务的诞生
“格子”警务的由来,还得从汇丰村的网格化管理说起。2011年初,徐锡光接手晏城警务室工作。警务室民警、保安共5人,而辖区汇丰、和平、恒丰、荣星4个村有村民12870余名,外加新居民1009名,警务工作千头万绪,让他深感分身乏术。
一次在分析辖区警情时,徐锡光发现4个村中唯独汇丰村治安平稳,而能够做到“独善其身”,网格化管理功不可没。没多久,徐锡光就将这一管理模式借鉴到了警务工作上。在和村民小组长商量后,他将4个村划分成几十个格子,由格长定期对格子里的农户进行走访,每半个月再召集格长开一次警情分析会,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及时发现及早处置。
墙上的警情对照分析表显示,网格化推行将近一年,案件逐月下降,9月份4个村更是实现了零发案,看来老徐的“格子”警务还真挺管用。
一旦案发绝不松手
以“格”为单位的警务工作让村民过着平静的生活。正因为平静,偶发一个案件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今年6月18日下午,徐锡光接到和平村格长老曹的电话,说曹家浜有两名偷土鸡的男子,被发现后不仅不逃,还将一个村民打伤,抢走了土鸡。放下电话后,徐锡光立即带上保安队员赶往和平村,同时通知正在附近巡逻的派出所巡防队员进行围追堵截。当他们赶到时,巡防队员和村民已将其中一名男子抓获。
青天白日竟有人抢鸡,对此村民们议论纷纷,甚至还有村民担心,逃走的贼会回来报复。各种传言不胫而走,一时间相邻的几个村人心惶惶。为了让村民安心,徐锡光安排人员加大巡逻力度,同时加紧对漏网之鱼的搜捕。得知嫌疑人逃回老家的消息后,徐锡光亲自赶往贵州,将他缉捕归案。
消除潜在的治安隐患
除了向“格长”了解治安状况,徐锡光也会定期走访村民,和村民拉家常。用他的话来说,警务工作分内分外其实没有明显的楚河汉界,处置及时、得当,民警、村民皆大欢喜;放任自流,收拾烂摊子的可能还是民警。
一次,徐锡光在荣星村走访时,看到村民在大声斥责几个摘葡萄的孩子,一问才知他们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经常来偷采葡萄,家长从来不管的!”村民们很气愤。经过一番调查,徐锡光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疏于对子女的管教,有的孩子跟着辍学的“孩子头”,偷水果、砸车窗、撬小店,使得家长与村民矛盾纠纷不断。
几天后,徐锡光将制作好的《告新居民家长书》送到外来务工者手上,嘱咐他们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才能更好地安心工作。”为掌握问题少年的动向,徐锡光将他们的相关情况登记在册,每月对孩子们进行谈心教育。潜在隐患消除了,村民和新居民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晏城警务室有效地防控犯罪,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排忧解难,赢得了村民的好评。“把功夫用在平时!”这便是徐锡光对“格子”警务的诠释。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