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桥镇亭桥村方圆几公里,说起匠染桥的村民组长、党员沈金林,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人真当好!”
村民的认可,缘于30多年来他做事做人在群众中树立的威信。
今年58岁的沈金林,20多岁起就担任村民组长。他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一把好手,无论是养蚕、植桑,还是种水稻、菊花、榨菜,他的产量都胜人一筹。据说,有次蚕业公司在当地搞新蚕种试验,到采摘时,大部分农户每张蚕种只采40多斤,而沈金林家采了135斤。
由于生产技术过硬,村民们都爱向他取经。每每此时,沈金林总是将自己积累的农事经验倾囊相授,有时甚至到田间地头查看指导,药水要怎么打,热心帮助村民寻找病因,提高产量。
“你帮助了别人,别人自然也会来帮助你。”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朴素的胸怀,每当看到谁家干活缺少人手时,沈金林总会主动去帮一把。
匠染桥是个偏僻的村民小组,交通非常不便。村民们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有条小路在河边,这条路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掉进河里的事时有发生,而这条路又涉及到另一个村——毛水浜村的土地。沈金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趟趟到毛水浜村去商量调换土地。没钱修路,他又一家家去筹集资金,说服大家不计报酬出钱出力修路造福子孙。“这条路当时修得是全村最好的路。”说起上世纪90年代初带领村民修路的事,沈金林自豪地笑了。
机埠坏了,及时向村委会反映;谁家有困难,他总会伸手相助……一桩桩、一件件,事虽小,但点点滴滴在村民中赢得了口碑,树立了威信。
1997年,沈金林光荣地入了党。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几十年来,沈金林一直是义务在做工作。对此,沈金林只是憨厚地笑笑,说:“多做点,不会吃亏,力气用掉了还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