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今日桐乡记者 李莉莉 绘
此前,在《今日桐乡》上看到关于学生争相赴港澳上大学的新闻,颇有感触,欲一吐个人想法。
去香港上大学,“国际化”、“奖学金”、“永久居留权”等等吸引人的字眼充斥各种媒体,让众多的内地学子对香港高校充满无限憧憬与期望。然而,赴港读书要过语言关,要融合香港文化,要适应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还要承担高额的费用。赴港读大学的内地学子,在令人羡慕的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并不轻松的话题。
我的孩子去香港读大学经历了9个年头,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毕业。其间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者才有深刻体会。孩子面临的首道门槛是语言关。因为香港高校所有课程都是用英文授课,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相当高。高考英语成绩143分的他听课只能听懂一半,无奈每次只能带录音机进课堂,晚上补课弄懂往往已是深夜。另外,香港的日常生活用语为粤语。由于语言不通带来的心理上的孤独和不适,一些内地学生曾萌发想回来的念头。
在香港读书,一切都要自己独立料理。港校教师普遍认为内地生在创造力、适应性和独立性上与本地生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不能适应环境,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管理自己。香港高校一般均为西餐,如吃不惯,可以自己做。在学习空当,去超市买回半成品菜,尔后自己做菜烧饭,可惜要花费宝贵的时间,因此,学生只能在周末自己动手采购做饭,改善一下生活。
进香港的大学难,拿到全额奖学金更难。香港的消费水平比内地高出不少,因此高校的学费比较高,一般为每年8到10万港元,另加每天吃饭和住宿200港元,每年的生活费约6万港元。虽然香港各高校都有不少高额奖学金,但绝非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尤其是全额奖学金,获奖比例仅5%,只有个别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大学奖学金制度并非一劳永逸,今年有,明年可能就拿不到。而且香港有规定,不允许内地在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如经发现则遣送回内地。因此内地考生在选择报考港校前须认真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如果在香港读完书后还是回内地工作,付出能否得到回报?如果要留港成为永久居民,则须连续居住满七年方可。
香港务实创新的教学和国内重基础理论的教学有较大不同。香港高校有一流教育资源和设施,然而,能多大程度上获取这些资源完全取决于学生个人,取决于个人学习态度。可以说,香港高校学生的自由度相当大,学生发展的空间也相当大。因此在香港,一个大学生要想成功,他会很成功。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