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村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村民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去找自己所在网格的组长、点长,这也让我们村的工作更方便开展。”这是屠甸镇汇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炳康对于村里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来最大的感受。
作为全市唯一的一个村一级试点,汇丰村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网格化实际的工作模式,可以说,该村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为全市提供了一个样本,值得借鉴并加以推广。
“千人大会”共话管理
从以前的贫困村到如今的浙江省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一直以来汇丰村的群众基础就不错,可是最初,在得知汇丰村将作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村一级试点后,陆炳康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心里并没有底。
“倒不是担心工作无法开展,而是该通过什么办法让全村村民都知道什么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陆炳康说,“我当时就想与其挨家挨户去解释,不如就开个‘千人大会’,让村里每户人家都派人来参加,这样效果会更好。”
3月29日,在汇丰村的喜宴厅内召开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千人户主大会。当天,喜宴厅内原本只准备了860多个凳子,结果却来了1100多人,不少村民全家都来参加,没有位子就站着听,过道里站不下就站在门口听。
“原本以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就是组长、点长来管理我们,开了‘千人大会’后才明白,这项工作其实还是为了服务好我们普通老百姓。”门楼村网格组的组民于建祥说,“现在我们知道,办事情不一定要往村里跑,只要找到网格组的组长、点长就行,方便了不少。”
现在,汇丰村每个网格组的显眼处都放置了一块宣传栏,上面清楚写着该网格组组长及点长的姓名与联络方式,方便村民查看。不仅如此,村里的家家户户还都有一本该村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服务手册,里面除了有服务团队的服务内容,还有各网格组组长的联系方式。
不留死角细化网格
今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不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的前提下,将全市进行科学划分,使党委、政府的管理服务可以覆盖到村(社区),延伸到网格,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纵向到底的五级管理服务网格。
作为全市唯一的一个村一级试点,目前汇丰村网格块共有12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总服务团队,服务内容囊括了组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精心管理,每一位组民都有人贴心服务”。
为确保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点、大事不出网格块、矛盾不上交”,确保实现网格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全覆盖,汇丰村依托农村党员队伍、村民小组,整合两委班子、基干民兵来划分责任网格。
村一级层面设立汇丰网格块,村主要负责人为网格块组长,两委班子成员联系村民小组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并在网格块的基础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组,网格组组长由村民小组长担任;其次以家庭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点,每个网格点负责人由村民组长、基干民兵、党员担任,联系若干户家庭,协助开展各类服务管理工作。
不仅如此,汇丰村还要求每位服务团队成员当好村情民意收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纠纷调解协助员、组织建设监督员、村务工作参与员“五大员”,采取走访或电话联系的方式,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听取村民对村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并向村民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协助做好群众信访的思想工作等等,推动服务得到落实。
“喊一声”事就成了
今年4月初,恰逢水稻播种前期,村民于金海急匆匆地找到了网格组组长于玉康,说他家的田与周边近百亩田都出现了“缺水”的情况,而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播种。
于玉康马上前往实地进行了解。经过了解,原来通往这些田的沟渠中因淤泥较多,再加上原本使用的机埠较远,所以才出现了“缺水”情况。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于玉康赶紧向村里汇报,经过村干部及驻村干部实地查看,最终在附近建造了新的机埠,解决了用水问题。
像这样的例子,在汇丰村是数不胜数。“以前村民小组长事情比较多,我们有事找他,他也不一定在,可现在,因为每个网格点的点长都住得很近,我们已经习惯有事情找点长。”今年69岁的太平村组组民陆银方说,“别说跑一趟很近,就算是喊一声,点长都能听到,立马上门来服务。”
就算是住得近,在实行网格化管理后,汇丰村各网格组的组长、点长还是定期对所在“格子”里的农户进行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网格组每半月还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疑难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后提出解决方案。
陆炳康告诉记者,其实这些组长、点长为网格组组民提供服务并没有额外报酬,靠的就是一颗热心。陆炳康说:“眼下正是水稻种植的时候,村里的沟渠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村民们用水的情况。为此,有不少组长、点长都主动到自己所在的网格组检查沟渠,发现问题,他们立马会去修理,确保村民正常用水。”
“爱管闲事”的热心肠
西京网格组的张桂仙、张雪康夫妻就是陆炳康所说的热心人。作为网格组组长的张桂仙,同时也是汇丰村唯一的女组长,因为她原本就是村干部,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也强,所以在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之初,她就成了组长。
“做组长就要服务好村民,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所以一有空就会往村民家里跑,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服务。”对于如何做好网格组组长,张桂仙自有打算。
在一次走访中,村民谢成美喊住了张桂仙,二话不说拉着她直往自己家里走。原来,谢成美家住在高速公路附近,每次只要有重型车开过,他们家就会有明显的震感,久而久之,连房顶的瓦片都碎了。
为了尽快帮忙谢成美解决这个问题,张桂仙找到陆炳康反映。商量再三,陆炳康决定让谢成美一家搬到村里新造的房屋内,将原本的旧房屋置换出来,进行宅基地复耕。张桂仙一口水也没顾得上喝,又赶回去告知谢成美。
正是这样认真的工作态度,村民们亲切地称张桂仙为“爱管闲事”的热心肠。为了不输妻子,张雪康对待工作也是十分认真。
近期恰逢水稻种植,一有空,张雪康就提着水泥罐,在村里修补沟渠的裂缝。为了抓紧时间,中午他也不休息,沿着沟渠仔细检查、认真修补。他说:“沟渠有裂缝,水就容易渗漏掉,会影响村民用水。”
个性服务惠民生
为了给组民提供多元化服务,汇丰村以“网格建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为原则,关注每个家庭的细小环节,鼓励服务成员撰写民情日记,全面掌握网格内住户的基本情况。做到“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蒋林仙是村里的贫困户,3年前丈夫去世,小孩子还在读书,家中的房子也早已破旧不堪。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她所在的网格组组长立即找到村委会反映情况。
陆炳康告诉组长,村里4月份正好出台了《原宅基地房置换公寓房》的优惠政策,只要蒋林仙填写申请表,便可以住新房子了。“真是没有想到,我不用出钱,就有新房子可以住。”得知消息后,蒋林仙高兴地说。而像她这样提交了申请表的已经有40多名村民,只要等新房子一造好,他们便可以搬家了。
除此之外,汇丰村还设立了驻村干部接待日,每周六作为汇丰村总服务团队成员的驻村干部高东伟都会在村委会办公楼接待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并建立了网格QQ群,积极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民信箱、村级微博等现有资源,建立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有序、覆盖全面。
针对村里存在地域广、居民点散,单家独户防范小偷难等问题,汇丰村还以网格组或网格点为单位,结合网格警员队伍、铁路护路队、夜防队三支力量,提升“治安联防进家庭,邻里互助保平安”工作实效。
陆炳康告诉记者,除了这些举措,他们村还有一个秘密法宝——民情联系网络图。这张图根据村民对服务需求愿望的强烈程度、特点、种类,将民情联系分为若干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工作要求,并用不同颜色代表,制作一张民情联系网络图,标出网格组与具体联系人、党员户、民兵户、困难户等。只需一查,该村民所需的服务等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群众满意最重要
-吴卓尔
做精做优社会化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需要社会化服务单位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做好服务。从汇丰村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其最大的好处便是“小事不出网格点、大事不出网格块、矛盾不上交”,这体现了服务的精细化,更体现了服务的高效率,是做精做优社会化服务的最好体现。
都说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作为村一级试点,汇丰村以村为单位,设立网格块,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家户户和辖区单位的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确保实现“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做工作,群众基础是关键。社会管理工作根本目的是为群众谋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着眼源头治理,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事关群众基本生计的问题。而要做好社会管理工作,还是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汇丰村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从“千人大会”开始,就加强这项工作的宣传,科学划分网格,让每一名村民都参与进来,真正实现“小网格、广覆盖”。
强服务,变单一为多元化。作为我市社会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并不存在特定的样本或是模板,应根据各地实际和服务管理资源的特点,科学划分好服务类型。尽管是边实践、边探索,汇丰村还是立足本村特色,将村里的各项工作均融入该工作体系,着眼于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社会化服务单位如果把为居民的服务提升到了做精做优的高度,那么,就会想方设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居民诉求的处理速度,想方设法主动发现和及时处理关乎居民生活的种种小事,从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