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测试电话联防的呼救与接应效果
驻村干部在中心学校开展防身技能安全教育 顾立强 摄
驻村干部陈晓鹏在学校附近疏导交通 顾立强 摄
“民情驿站”成村民活动好去处
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把“平安桐乡”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载体、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平台,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平安桐乡”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
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 创新管理筑安康家园
今日桐乡见习记者 徐飞燕
3月6日中午,屠甸镇汇丰村的村民小组长钱洪良来到村民于洪林家,一边帮他将腌制好的榨菜分装入坛,一边和他拉起了家常。“村里治安还是好的,不过防范这根弦一定不能放松。最近天气比较潮湿,不要让家里的电话受了潮,要不就发挥不了联防的作用了。”钱洪良说,现在村里实行网格化管理,作为网格的“格长”,要对格子里的农户负责。
村党总支副书记魏明荣告诉记者,汇丰村是由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共有农户1157户,村民4680人,地域广,居民点分散。“正因如此,我们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组大概管理30到60户农户,分管人员的职责是对所管辖的网格进行巡查,履行辖区内综治维稳、消防安全、道路保洁等领域的前期服务和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后,网格组管理员定期对所在“格子”里的农户进行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网格组每半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疑难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后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网格化管理,真正实现了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
下午2点,记者来到村老年活动中心,20多名老大爷正围着桌子一边喝茶一边看戏曲节目。工作人员朱巧英说:“活动室人气很旺,每天上午10点多就有村民前来,喝杯热茶,看看电视,兴致高的则会拿出象棋‘杀’上一盘。”而除了老年活动室,边上还有乒乓球室,每逢周末,也有不少年轻人过来打球。村后备干部庄亚英告诉记者,这里是他们村的“民情驿站”。“我们活动中心免费提供茶水,所以平时上这儿来坐坐、喝口茶的村民很多。村干部们也经常会过来转转,跟村民聊聊天,了解村民的想法,有什么困难、需求则及时帮助解决。”
有一次,村干部在活动中心听村民讲起,村上的顾某发生了交通事故,花费了15万余元的医药费,但一直没有完全康复,目前为止饮食起居还要家人照顾。虽然交警认定对方负全责,但对方却一直不肯给予经济补偿。得知此事后,村干部们来到顾某家了解情况,并多次往返于村和司法所之间,联系律师,准备交通肇事书等材料。村干部说,目前法律援助的申请已经下来了,相信此事会得到圆满解决。
为了盘活服务形式,优化服务载体,汇丰村还根据村实际情况,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在卡片上标明各网格组、网格点负责人和服务成员姓名、联系方式,以网格为单位,向每户村民发放,确保联系服务渠道畅通。同时,做好一户一档家庭办事档案,将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所需服务、问题解决及心得体会等相关情况登记在案,以便存档和查询。“我们还根据村民对服务需求程度、特点、种类和工作要求,绘制不同颜色的民情联系网格图,并标注网格组的具体联系人,使村民对所需服务情况一目了然。”
发挥自身优势 提升基层安全 政法干部驻村乐为村民办实事
今日桐乡见习记者 邹潇潇
目前,我市“进百村住千家联万户”实践活动已整整开展3个月,来自全市各机关单位的168名年轻干部在各自的新岗位上密切联系基层群众、服务农村。在这168名干部队伍中,有31名是来自我市政法系统的工作人员,他们利用自身职能优势和专业特长,为所在村提升安康生活水平不懈努力。
3月7日,大麻镇政府会议室里,11名来自全镇各村的驻村干部正聚在一起讨论一件“大事”。那就是与大麻派出所联合设立警务执勤点,第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在大麻镇中心学校。“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接送孩子多用轿车,来到学校后很多家长就直接把车子停在学校门口,车子多了就经常会发生拥堵,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光明村驻村干部陈晓鹏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去年底以来,陈晓鹏就约同邻村的驻村干部朱正维一起,每天上下学高峰期来到学校门口担当“义务交管员”。“之所以将执勤点定在大麻镇中心学校,就是希望这样的交通疏导工作能够形成常态,以后即使我们驻村工作结束了,也会有派出所的工作人员过来值勤。”陈晓鹏说道。
除了中心学校,其余4名驻村干部也计划着在各自所在村设立警务执勤点。“作为驻村干部,我们也会尽自己的专业所能,积极化解小纠纷、排查隐患、帮扶困难,打造平安桐乡。”大庄村驻村干部张飞龙告诉记者。
此外,驻村干部也不忘加强排查农村安全隐患。大麻镇崇益村驻村干部张晓飞在走村串户中发现,不少村民都在家中建立织布工厂,一户人家拥有三四台织布机是普遍现象。这些村民家中,纱、布堆了一地,且普通农户家都没有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张晓飞告诉记者:“农村村道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都难以进入,后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个现象,张晓飞与几名驻村干部商量后,不厌其烦地多次走访农户宣讲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把“消防知识进农村”宣传手册分发到各家各户,同时还耐心地与工业户讲解消防知识,提高大家的消防意识、增强防火灭火能力。
三大调解 四大对接 综治工作触角伸向基层
今日桐乡记者 陈晓涛 吴卓尔
近日,梧桐街道三新村村民李某和丈夫发生争执,为了缓和双方关系,李某主动来到“连根调解工作室”,希望朱连根可以帮忙调解,在朱连根的多次调和下,夫妻二人终于和好。作为我市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连根调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已经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00多起。
据了解,为了广泛开展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的化解工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我市积极挖掘民间调节资源,搭建化解矛盾纠纷新平台,物色一批威望高、富有调解经验的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建立了一批以个人名义命名的调解工作室。而像这样的个人调解室,目前,我市各镇、街道和振东新区已建立43家,已实现个人调解室全覆盖。
2009年我市在成立了市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后,又主动介入社会难点热点矛盾纠纷的调解,先后指导建立了医患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三个专业化调解委员会,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2011年,市医患纠纷调委会、劳动争议调委会、交通事故调委会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近1500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8.3%。
为了进一步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2011年,我市还健全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完善“警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的“四大对接”工作。实现了法院、检察院、信访局、公安局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在信访、诉讼和警务工作中平息矛盾、化解纠纷的作用,减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到目前为止,桐乡已经基本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机制与“四大对接”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平安桐乡”建设,我市在开展综治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园区、进新居民集居区等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开始,又不断拓展综治工作的新领域和新载体。如在龙翔街道“两分两换”施工工地成立综治流动工作站,在大麻镇试点开展了综治进“两新”组织活动,这不仅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也进一步延伸了综治工作的触角。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