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位于濮院镇西浜村的市病虫观测场人头攒动,不时传出讨论、发问的声音:“这些试验田带药下田具体药剂配置如何?”“到底能节省多少成本?”……来自不同地区的种粮大户聚集在这里,交流“取经”。
西浜村的市病虫观测场始建于2006年,通过近5年时间的建设运行,已成为集病虫害观测预报、新农药试验示范、农业技术现场培训观摩推广于一体的多功能试验示范区,在病虫害防治、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病虫观测场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专家、种粮大户前来考察交流,成为推动农业病虫害防治交流的技术平台。
在7月1日召开的现场会上,来自上虞、绍兴、嵊州等地的30名种粮大户在观测场农技人员的陪同下,现场考察了秧苗带药下田的试验田。只见采用对比试验的秧田分置道路两侧,带药的秧田出秧整齐,与另一侧未经处理的秧田相比,秧苗生长更加茁壮。观测场一流的病虫观测设施以及实施的标准化试验,赢得客人们的啧啧称赞声。
不少乌镇、濮院等地的农民也三五成群,闻讯赶来,希望能跟外地的种粮大户来个近距离的交流沟通,共同探讨病虫害防治、农业用药方面的问题。在农技人员的安排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展开了。种粮大户集中进行关于正确用药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濮院镇种粮大户庄金木种植180亩粮田,去年应用新的农药防治技术两次,效果显著。他通过现场简述自己的防治经验,跟来自外地的种粮大户形成良好互动。观测场实物技术展示、讨论互动、农技人员现场讲解的交流模式,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7月6日下午,市病虫观测场还迎来了一位外国客人马赫什·吉德哈。他是德国一家作物科学公司的专家,从事大田作物研究。刚到观测场,马赫什·吉德哈就在农技人员的指引下,走进试验田进行实地考察,抽取使用不同种子包衣剂的秧苗进行现场观测。据悉,种子包衣技术是将种子与特制的种衣剂按一定“药种比”充分搅拌混合,通过调整改变药剂配量、成分,达到促进种子早发,预防早期病虫害的目的。
马赫什·吉德哈详细听了农技人员的介绍,了解本地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农药使用经验。同时,他还把国外先进研究成果推介给农技人员,各自交换了意见。对如何合理选择农药,防治不同病虫害,大家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农业发展和农技推广需要跨区域研讨合作,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先进技术的吸纳,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市农技推广中心专家表示,搭建平台,跨区交流,将在未来推动高效高科技农业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实现技术对接,更好地解决难题,服务农业生产。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