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来,每每捧起热腾腾的松糕,张应忠都有一种成就感。
喜庆松糕蒸之前要敲上大红的吉祥图案。
庙桥老街不如从前热闹了,老张维持生计主要靠口碑和老顾客。
刚做好的松糕上笼蒸。
偶有年轻人也来尝尝香糯松糕。
松糕牵手,夫唱妇随。每天,他们都是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着、工作着。
5月28日,是个好日子,桐乡濮院庙桥老街上,60岁的张应忠和老伴姚荣幸早早起了床,一口气做了680个松糕。因为当天有人家娶亲,这些松糕被盖上红丝巾后,会给新人送去吉祥祝福。“婚庆松糕,步步高!”张应忠说,“很久没有这样好的生意了!”
张应忠说,濮院松糕是用籼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可按照客人喜好,配上豆、枣、瓜、糖等,用模具制成方形再上笼蒸熟。以往桐乡人办喜事,都少不了松糕。但这些年,年轻人不愿学习这门手艺了,会做松糕的人越来越少了。
张应忠和老伴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知青,1976年从插队的农村回到濮院镇,被安排在镇饮食服务公司工作,那时可算是“铁饭碗”。他们跟着师傅,学会了松糕、大饼、油条、包子的制作,这一做就是34年。
“我的松糕作坊还是饮食服务公司的老房子,当年教我们手艺的师傅都去世了,我们也步入老年了,老街上,只有我们还在坚守着这门手艺,不知这松糕是否还有人愿意学着做?”老张一声叹息。张应忠有一个儿子,在嘉兴工作,压根就没有子承父业的想法。
一元钱一块的松糕,是濮院人喜爱的美食。在庙桥老街那两间作坊内,张应忠和老伴继续用一笼笼松糕给乡亲们送去喜庆吉祥。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