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三联米厂的负责人蔡国良最近特别忙,每周他都要腾出4天赶到海盐县沈荡镇和澉浦镇察看自己的承包田。尝到“种粮外拓”甜头的蔡国良,去年把在海盐的种粮面积一下扩大到2000多亩。在我市有不少像蔡国良这样的粮农重新找到了事业发展定位,“种粮外拓”正成为一个新的农业经济亮点。
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短缺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市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人多地少,我市粮食产销缺口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近年来土地流转不断加速,居高不下的流转价格,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收益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不少承包户“弃粮从经”,规模种粮陷入尴尬境地。
两年前,头脑活络的蔡国良就四处打听,打算建立自己品牌的优质米基地。“当时在桐乡看了不少地方,但成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少,每亩流转的价格也不低。”于是蔡国良来到海盐,与当地5个村签订了1000多亩的土地流转合同,并委托当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走上了“基地外建、粮食内运”之路。
为了生产符合要求的大米,蔡国良专门带上了自己的“农技团队”,严格控制生产流程,为农户免费提供晚稻种子,施用统一的生物农药,真正实现无公害操作。除了种植晚稻,其他季节蔡国良也没闲着,马铃薯、玉米、西瓜轮番种植,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去年蔡国良在海盐承包的土地每亩产值达到了3800元。
其实,蔡国良并不是首个走出去种粮的农户。河山镇堰头村的倪明奎和庙头村的金志荣5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种粮大户倪明奎就在邻近的湖州练市承包了70多亩土地,雇佣当地农民种粮。练市由于三产发达,农民抛荒严重,倪明奎就和当地农民达成了承租协议。
据了解,现在桐乡农民“种粮外拓”大多还局限在周边县市,这主要考虑到种植品种的适应性和运输成本。我市相关部门表示将出台相关措施鼓励粮农走出去,更大程度激发粮农“种粮外拓”的积极性。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