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曲折的2009年,2010年带着挑战和希望如期而至。
回眸2009,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在危机中逆势而起。
展望2010,在经济形势趋稳回升的态势下,全市上下正敏锐地探寻着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全新的前进方向。
报告摘要:着力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扶持发展皮鞋、蚕丝品、家纺等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化纤、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特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五大平台。
报告解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2009年,三大优质水果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
在我国目前的大时代背景下,从发展经济的立足点来说,特别是我市的经济结构难以在短时间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点依然主要靠工业,当前只有加快其转型升级,这也是惟一的道路。
三产比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有资料显示,如果一个国家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才算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2009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1.3亿元,通报增长1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2%。由此看来,三产服务业仍需加强,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固有的资源,我市完全有条件成就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
优化一产、做强二产、搞活三产,现代产业体系的构筑指日可待。
没有自主创新能力、自有技术短缺,就意味着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核心技术只能依赖于他人,不利于我市企业长远的发展。2009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升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高新技术产业当吹响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号角。
在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下,我市新能源、新特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能否形成产业化规模,并逐步发展成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替代的闪亮点,值得我们期待。
经济开发区、濮院针织产业园、崇福经济区、高桥新区、临杭经济区五大平台建设,既是我市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宏观环境变化的一个新决策,又是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战略,它重新调整了区域的结构布局、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全市相关镇、街道也将在自己的区域发展蓝图上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也必将对我市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报告摘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序推动“五区联动”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市镇、新社区建设规划,全年启动33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新一轮“1+X”规划点延伸。
报告解读: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应该看到,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进入到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平台,是加快农村规模化、效益化、城市化的先决条件。
而从发展趋势来说,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高度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结构,由此,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市镇、新社区建设规划,增强了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也放大了广大农村百姓的归属感。
2009年,振东新区核心区初显形象,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获省发改委批准,革新区块二期启动开发;中心商务区重点地块拆迁工作全面完成,中虹天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庆北文教居住区完成庆北路延伸、环城北路连接等工程,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项目获省政府批准;振西港区、庆南工业服务区加快开发,奠定了市区发展的新形象。2010年,在“五区联动”格局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城市功能的完善必将日新月异。
绕城等公路拉出了城市整体框架,受其辐射,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大网全面铺开,一批输变电工程以及供水、供气、供热、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网络的架构,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龙翔街道“两分两换”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行、12个行政村村庄集聚试点的全面启动,达到了规划一批、启动一批、示范一批的预期效果。农村交通条件的继续改善,形成城乡在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格局。
凤起梧桐,同创共享。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新农村试点和新村建设将成为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又一亮点,城市发展的拓展也有了新的空间。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