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市各镇、街道及基层单位针对党员数量大、涉及领域广、从业状况多样、个体差异明显、流动性较强等特点,深入开展“五学”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
一、夜间“聚”学。针对基层党员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的实际,各参学单位积极搭建“夜间课堂”,组织广大党员集中学习。如龙翔街道在全市范围率先开展了农村在职党员“晚间学习日”活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白天忙于工作的农村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组织夜间“补学”,并实现了常态化运作,确保了工作学习“两不误、两到位”。
二、错时“轮”学。学校、医院、企业等参学单位立足自身实际,根据党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制定了“错时轮学、分批安排”的学习方案。如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山中心学校等单位将医务人员、教职员工按轮休时间分批集中培训,缓解工学矛盾;浙江巨匠建设有限公司针对党员数多、分布面广的特点,以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分批次分时段组织理论学习,确保学习培训不留死角。
三、远程“网”学。借助网络直观、快捷、互动的优势,通过远程教育网站、专用QQ群、网上专栏等多种载体,努力为广大党员搭建“空中课堂”,使他们可灵活自主地学习。如濮院镇在镇网站上开设了“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率先跨越”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建立了网上“理论课堂”,把科学发展观相关学习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党员干部自学;梧桐街道建立了科学发展观专属QQ群,将学习资料编辑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短句,定期发送给广大党员,使他们可以利用工余间隙学习;嘉兴市同辉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的山东服务区支部10名党员主要通过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参加会议和学习。
四、上门“送”学。对年老体弱、出行不便的高龄党员和文化程度较低、执笔困难的农村党员,落实专人上门走访,以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形式,开展引学导学,确保参学人员“一个不漏、一个不少”。如凤鸣街道面向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了“送学”服务,上门送达学习资料、传达上级精神和讲解有关知识,同时和街道广电站合作,开设“广播课堂”,使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党员不出家门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习实践活动相关动态。
五、实地“践”学。在深化理论学习之余,组织基层党员实地考察、调研等,增强感性认识,强化实践教育,凝聚科学发展共识。如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开展了“城乡互动看发展”活动,组织全市500多名“三小组长”代表(党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参观了城市建设、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及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让他们切身感受桐乡经济社会发展新貌,接受了一次生动直观的现场教育;高桥镇组织了18名镇机关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到工业集聚区、农业示范园、沪杭高铁施工现场等基地学习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积累经验。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