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综合

  

"父亲的东西捐给桐乡是最合适的"


图为手稿捐赠仪式



图为丰子恺先生翻译《肺腑之言》的手稿



图为由陈毅签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聘请丰子恺先生担任文史研究馆委员的聘书。(市档案馆提供)

 


图为丰子恺先生致广洽法师的信


  2009年9月15日是我国现代文化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逝世34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丰子恺故居“缘缘堂”重建开放24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丰子恺先生的幼女丰一吟女士将自己珍藏了数十年、非常珍贵的丰子恺先生的中篇小说《六千元》手稿和《竹取物语》、《肺腑之言》等4部日本小说译稿手稿,以及丰子恺先生致广洽法师的77封信札无偿捐赠给了“缘缘堂”。这些珍贵的手稿为研究丰子恺先生的创作活动和艺术成就提供了直观的第一手资料,堪称“瑰宝”。

  一

  丰一吟女士潜心研究父亲的生平和思想。有关这一次珍贵手稿的捐赠情况,记者电话采访了她。刚刚从北京回到上海的丰一吟女士说得很实在:“人总是要走的,如果我把父亲的东西留给下一代的话,下一代人也不一定会喜欢,万一被当作废纸处理掉了,从此世界上就没有了,那岂不是太可惜了。桐乡是我们的家乡,虽然我9岁就离开了家乡,但家乡观念还是很浓的,在家里说的也都是桐乡话,现在每年我都会回桐乡三四趟看看,把父亲的东西捐给桐乡是最合适的。”朴素的语言充满了她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在如何处理丰子恺先生珍贵的物品上,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丰一吟女士想得很开、看得很淡然。


  从事丰子恺研究的吴浩然与丰一吟女士私交甚厚,他告诉记者,有一件事对丰一吟女士的触动很大,并从中促成了这一次捐赠。原来,丰子恺先生生前曾将许多画和物品赠予了他的得意弟子胡治均,胡治均就像丰家的子女一样。然而没想到的是,胡治均去世得比较早,他死后,他所珍藏的一些丰子恺的东西被其子女分掉了。“很多有关丰子恺的东西都找不到了。”这让丰一吟女士非常难过,她联想到了自己年事已高:“一旦发生意外,父亲的这些东西可能就会失传。”于是,她将整理好的丰子恺先生的这5部手稿以及丰子恺先生致广洽法师的77封信札交给吴浩然带回桐乡,无偿捐赠给“缘缘堂”。她认为,近几年来桐乡的名人文化越做越好,在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把丰子恺先生的东西捐给家乡是物归其所。


  吴浩然告诉记者,这5部丰子恺先生的手稿,都是写在8开方格信笺上的。《竹取物语》、《不如归》、《肺腑之言》和《旅宿》4部手稿为日本小说译稿,其中《肺腑之言》未曾发表过。另有一部中篇小说《六千元》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惟一一部小说。5部手稿中,《肺腑之言》和《六千元》这两部手稿未出版过,一直放在丰一吟女士家里;而《竹取物语》、《不如归》和《旅宿》3部译稿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般来说,对于作者的手稿,出版社是不返还的,但丰家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关系较好,所以一直保存着,上世纪8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丰子恺先生的手稿寄还给了丰一吟女士。


  此外,此次捐赠的还有《丰子恺致广洽法师信札集册》共77封80页。吴浩然告诉记者,77封信札中有一封是由他人代笔写的,其余都为丰子恺先生亲笔,时间起自1947年,止于1975年,长达28年。据了解,广洽法师与丰子恺先生同为弘一法师(即李叔同)的弟子,两人交情深厚。丰子恺先生生活拮据时,常得广洽法师寄款接济……这77封信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两人至深至纯的友情。信札系广洽法师在丰子恺先生逝世后返还给丰子恺子女的,后由丰一吟女士结集。1987年5月,钱君匋先生题签书名:“丰子恺先生与广洽上人书简”,并写前言一篇。


  77封信札中用毛笔书写的有8封,用钢笔书写的有69封。丰子恺纪念馆馆长盛群速告诉记者,在这些珍贵的手稿上,几乎每一页都有密密麻麻、涂涂划划改动的字迹,多的地方甚至有30多处,每一处都凝聚了丰子恺先生的心血,从中可以看出当年丰子恺先生在修改时是如何字斟句酌的,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足以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二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丰子恺先生的后人第一次向家乡捐赠丰子恺先生的珍贵物品了。丰子恺先生是桐乡的骄傲,为了纪念这位从桐乡走出去的文化艺术大师,1985年,桐乡县人民政府在旧址上按原貌重建了丰子恺故居“缘缘堂”,丰子恺先生的后人主动捐赠了大量丰子恺先生珍贵的手稿、实物、藏书和照片,其中有精装本《二十五史》。后又将《源氏物语》译文手稿捐赠给了“缘缘堂”。据了解,《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同时,《源氏物语》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丰子恺先生用了4年多时间才完成翻译,手稿共有2000多页90多万字,非常珍贵,现已成为丰子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1998年丰子恺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桐乡又在“缘缘堂”东侧兴建了“丰子恺漫画馆”。丰子恺先生的后人又将丰子恺先生的一部分书画无偿捐赠给了漫画馆。“这些作品都非常珍贵,现在,丰子恺先生薄薄的一页纸的东西就价值数万元。”丰子恺纪念馆馆长盛群速说。


  2006年,丰子恺先生的后人又主动将丰子恺先生在上海日月楼中使用过的餐桌、书桌、书橱、衣橱、皮箱等物品无偿捐赠给了“缘缘堂”。

  ……


  在丰子恺先生后人的主动捐赠下,丰子恺先生的许多物品一一回到了桐乡。记者在丰子恺纪念馆内看到,丰子恺先生曾用过的砚台、钟、书桌等物品一一整齐地陈列着,供人参观,令人肃然起敬。“其中这枝派克金笔是丰子恺先生最为珍贵的遗物。”盛群速向记者专门介绍了这枝派克金笔,原来,丰子恺先生当时就是用这枝派克金笔写稿,用获得的稿费建成了“缘缘堂”的。 


  据了解,在“缘缘堂”重建后到现在的24年当中,丰子恺先生的后人长时期给予丰子恺纪念馆很大的关心与支持,不断地向丰子恺纪念馆无偿捐赠大量有关研究丰子恺先生的珍贵物件与史料。此次丰一吟女士捐赠其父亲的手稿,再次丰富了“缘缘堂”的馆藏,为后人研究丰子恺先生的创作活动和艺术成就提供了直观的第一手资料。

  三

  除了向丰子恺纪念馆无偿捐赠以外,近几年来,丰一吟女士还把父亲的一些珍贵档案捐赠给了家乡的档案馆。市档案馆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5年我市启动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经常到上海丰一吟女士的居所去看望她,密切联络感情,给她讲解档案的有关知识,使得老人对档案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丰一吟女士告诉记者:“有些适合捐给档案馆的,我就捐给档案馆了,反正都是捐给桐乡的。”据了解,她向市档案馆捐赠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如丰子恺先生早年(民国八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书;由陈毅签发的上海市人民政府聘请丰子恺先生担任文史研究馆委员的聘书;由柯庆施签发的任命丰子恺先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委任状;丰子恺先生当选为上海市第三届、第四届人民代表的当选证书;丰子恺先生翻译《内山完造传》的手稿;“文革”时期丰家因经济拮据而变卖物品的单据……这些林林总总的档案资料,似乎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丰子恺先生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大师所经历过的一段历史,为后人研究丰子恺先生的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佐证,弥足珍贵。丰一吟女士说:“如果我不捐给档案馆的话,我的女儿、女儿的子女、一代一代往下传,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宝贵的。”丰一吟女士不仅将自己所珍藏的丰子恺先生的东西无偿捐赠给了市档案馆,还动员丰子恺先生的其他后人来市档案馆参观,劝说他们把有的东西捐赠出来。“放在家里谁知道呢?而放在家乡的档案馆里可以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链接:丰子恺,桐乡石门人,1898年11月9日出生,原名丰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化艺术大师,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180多部。


  丰子恺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其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读者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美协上海分会主席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先生病逝于上海,享年78岁。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文 钟美琴 摄 金卫其 张新根 吴浩然 编辑: 宋琼燕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最新
 
图片
 
    办公大院像公园
    办公大院像公园
    龙灯彩船添彩西栅夜景
    龙灯彩船添彩西栅夜景
    新农村 新生活
    新农村 新生活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