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电话机响个不停,许多企业要求来参加招聘会。然而由于场地有限,不少企业要进场招工的要求都被拒绝。
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市劳动力就业出现了较大转变:由年初的“人找工作”变成了“工作找人”。求人倍率由年初的1.2下降到了0.97。就是说,年初平均100个岗位有120名劳动者竞争,而目前,平均100个岗位只有97名劳动力可供选择。
单位招工急匆匆
民工找工慢腾腾
10月9日,记者在市劳动力市场看到,尽管有不少人进来找工作,但是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转了一圈又走了,达成工作意向的人员寥寥无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初还是人找工作,他们做中介的,愁的是岗位信息量骤减。而现在变成工作找人了,如今企业招人的热情有了,一回头,却发现没人可招了,特别是生产线上的基层工作人员,简直成了各家企业抢手的香饽饽。“现在来一家单位,我都是让老板留下岗位信息,回头再联系,不排除要等上个把月的可能。”
我市某公司在年初的时候遭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因为订单减少而不得不解聘一部分职工。而到了下半年,企业经济逐渐回暖,再次出现缺工的现象。“我这几天实在是着急,在车间里还差100多名工人。”企业负责人表示,为了招工,他还特意到安徽等地的职业技术学校招工,但效果仍然不理想。
经济形势有回暖
产业结构有调整
就业,一直被视为经济形势的风向标。岗位数量增加,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回升的影子。下半年,由于服装、皮草等行业进入旺季,就业需求量一下增大。
更令人振奋的是来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的分析:下半年再次出现“用工荒”,除了经济复苏外,也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今年,尽管工业经济受到了冲击,但三产服务业却“异军突起”,四季汇、世贸中心、浙北旅游购物中心等,每次招工都在1000人左右,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阵痛后,开始反思“留人”方式。采访中,不少企业主表示,在劳动力缺乏的今天,当时的“裁员”虽然很无奈,但多少有些不够理智。他们意识到,不要动不动拿职工开刀,而应从企业自身出发,开拓市场、创新创牌、降低管理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