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曾经饱受大地震灾害蹂躏的四川灾区迎来了震后第二个中秋节。经过一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里马达轰鸣、一间间校舍里书声琅琅……一座美好的新家园正悄然而生。
今年的中秋节,灾区群众、援建工作者、震后孤儿将如何度过?对未来生活他们有何企盼?记者深入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受灾群众:“生活就像中秋月,美美满满”
炖鸡汤、回锅肉、大麻花……3日中午,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三组56岁村民杨廷松一家三代围坐在自家院子里,品尝着丰盛的“中秋大餐”。
杨廷松抿了口酒,嚼着麻花,喜滋滋地望着自家刚建好的“小洋楼”,哼起了小曲。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杨廷松的家变成了废墟瓦砾。所幸的是,家中无人伤亡。
提及去年中秋,杨廷松说:“房子垮了,东西没了,哪有心思过节,就盼着能早日住进新房。”说话间,杨廷松给5岁的孙女夹了一只热气腾腾的大鸡腿。“上个月,房子终于装修好了。一家人在新房里过节,太安逸了!”
震后,为解决群众建房资金难,都江堰市将灾后重建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出了“联建”政策。杨廷松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的新房由城里居民出钱、他出地“联建”而成。房子建成后,杨廷松从一楼腾了间屋子卖杂货。
“在家开个小店,比出去打工轻松多了!”谈及这份新工作,杨廷松笑得合不拢嘴,“如今的生活呀,就像那中秋的月亮,美美满满,而且今后肯定还会越来越好!”
杨廷松的家是四川农村灾区的一个缩影。今年中秋,农村灾区群众大都在自家新房中欢度佳节。据统计,截至目前,四川灾区已建成永久性农房123.89万户,占需重建的97.1%。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