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秋别样情:三位八旬老人的家国事 |
|
庆典刚过,佳节又至。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体意识经过60年的反复锤炼,再一次上演令人震撼的“中国乐章”的时候,13亿中国人的每一分子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神州大地上每一户人家都是一个激越的小节。
在这别样中秋来临之际,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相约几位经历过新旧社会,并与新中国发展风雨相伴的八旬老人共叙佳节,此时家庆连国庆,言下难抑爱国情。
老劳模白文和:躬逢盛世学感恩
10月3日一早,天安门广场“普天同庆”主花坛边上,80岁的白文和跟老伴互相搀扶着,围着花坛慢慢地走了一圈又一圈。老人眼神不好,但他能从芬芳的气息中辨别出每一株花木的品种。“真不赖,它们都精神着呢。”老人与这些花木心息相通。毕竟从1972年开始,他作为北京市花木公司的园丁,曾经连续20年在天安门广场摆放花坛。浇水、剪枝、施肥、看护——20年里的每一个中秋节,他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白老爷子擅长种月季,他培育的月季花曾经在北京市花卉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年里,累计约有4万盆他养出的月季花摆放在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我们的任务就是养好花,把这个窗口装扮得漂漂亮亮的。”白老爷子说。
1985年中秋节,是老人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戴上了大红花。“虽说我这一辈子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的工作得到了国家认可,我感到挺自豪。”
那年的中秋节是9月29日,白文和作为花木公司供销服务部的班长,依然带着同事们一起24小时不间断地在天安门广场摆花、护花。
“1992年的中秋节,是我最后一次为天安门广场摆放花坛。第二年就要退休,虽然当时身体很不好,还是坚持参加了。最后一次为天安门摆放花坛,我突然间对这项工作感到留恋,总想摆得慢一点,再慢一点。”白文和说。
跟多数老人一样,退下来的白文和“闺女家住两天,儿子那儿住一段”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有事儿没事儿都爱同社区里的老头儿扎堆儿聊天,说一说家事、国事。”
退休后,唯一不变的是每年到了国庆和中秋,白文和都要到天安门广场转转。“有一次,带着孙子在天安门广场散步,小孙子拉着我的手,仰着头对我说,爷爷,这里的花真好看。我的眼角湿了,摸了摸孙子的头,什么也没有说。”
从天安门广场回到家里,老人站在窗台前仔细地侍弄着一排菩提树,静静地等待着儿孙们回家团聚。家里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字: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老人看着窗外说:“国家蒸蒸日上,家庭和睦平安,我已经很知足了。我总对孩子们说,要有慈悲心,不能只看钱,不管干什么,首先学做人。”
所属专题:
|
|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新华视点”记者孙闻、秦亚洲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
|
|
|
|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