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河水,两旁绿树成荫,人们悠闲地垂钓、散步……这是在我市农村随处可见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近年来,我市一手抓河道综合整治,一手抓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这项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最近,桐乡获得了全省2009年度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这段时间,屠甸镇汇丰村的村民杨宝林发现,早上村里的河道里小鱼在翻腾;傍晚时分就会有些从其他地方赶来的人,坐在河边钓鱼。“这样安逸的景象好久没看到了。”杨宝林高兴地说,这还得归功于河道长效保洁工作做得好。2004年我市对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工程,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原本淤塞脏乱的河道重新焕发出新貌。
2008年,我市不少地区水葫芦爆发严重,极大影响了农村水环境,我市组织开展了以清理水葫芦和推行长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河道保洁专项整治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明确了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建立了河道保洁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市级经费投入600多万元,加上各镇、街道的配套资金,一年内用于河道保洁长效管理的资金超过1000万元。”水利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说。
如今在我市178个行政村活跃着一批新生力量,一大早他们乘着船在大小河道里穿梭,打捞河面上的垃圾,他们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河道天使”。各镇、街道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采取专业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定人员、定责任、定报酬。全市实行每5公里配备河道保洁员1名,每20公里配备保洁监督员1名。并实行8小时上下班制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层层落实河道保洁责任制,加强河道保洁日常管理,形成和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至目前,全市共配备专职河道保洁员674名,河道保洁实现了全覆盖,农村河道保洁率达到100%。
在深化和完善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进一步加大河道保洁的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强化监督管理,促进了河道保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提高了河道保洁的质量,全市水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据相关部门水质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我市水质标准基本为4类和5类,而以前我市水质大多为5类和劣5类。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