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了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化对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1)明确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基本内涵。创业创新是富民之本、强省之源。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八八战略”的深化,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浙江发展的总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新时期新阶段,全面推进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创业再创业,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形成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使全省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品质明显改善,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全省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浙江。
(2)全面把握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培育创业创新主体,积极弘扬创业创新文化,不断健全创业创新机制,加快完善创业创新政策,着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加快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努力打造全面创新型省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
(3)进一步增强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紧迫感、责任感。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浙江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充分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体制机制的先发性优势在减弱,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不少,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全面改善民生任务艰巨;文化发展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民主法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作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充分激发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热情,不断增添各方面创业创新的活力,以创业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
二、坚持把支持人民群众干事业、干成事业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根本之举,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创业创新热情、智慧和力量。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要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创新,放手让人民群众干事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提高人民群众创业创新层次和水平。根据我省发展阶段的变化,坚持以创新提升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推进创业创新,促进创业创新向全民参与拓展、向注重创造拓展、向省内外结合拓展、向各个领域拓展,使全省人民家业更加殷实,企业更加兴旺,干部群众事业更加有成。
(6)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权益。推进创业创新,必须健全法制、完善体制,全面营造维护公平竞争、平等保护物权的社会环境。要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创造机会均等,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权利,形成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平等保护国家、集体、私人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物权,健全信用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创业创新成果,形成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格局。
三、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动力源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继续解放思想。新时期新阶段要实现新发展、形成新优势,关键取决于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着眼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创业创新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创业创新的体制弊端,切实把解放思想体现到创业创新的各个领域,以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推进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8)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基础。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着力培育和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做专,促进民营经济新飞跃。
(9)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工商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和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内外上市、发行债券。
(10)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服务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关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总结义乌扩权试点经验,进一步做好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关工作。
(11)加快构筑开放新格局。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全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对外投资方式,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外贸出口从注重扩大规模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转变,引进外资从注重资金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人才转变,对外投资从注重带动产品和劳务输出向更加注重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转变,积极培育我省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重视国际友城工作,加强境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方式,更加注重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加强与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
三、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主攻方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2)全面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联动推进技术跨越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和落实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设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对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扶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发挥高等院校的作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努力掌握更多的自主优质知识产权。坚持把标准研制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支持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修改。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大力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加快建设品牌强省。
(13)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工业创新和服务业创新,促进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尤其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会展、创意、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水平。积极鼓励先进企业做强做大,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加快建设港航强省。
(14)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要以政策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强化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林业、水利、湿地建设,促进生态建设,提高生态质量。深化节约能源的政策举措,依法淘汰技术落后的高能耗工艺装备,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和装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创新污染物减排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在不断深化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面上企业污染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15)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创新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要深入实施县(市)域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好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16)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研究制定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加快规划和建设主体功能区,完善区域政策,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合提升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在全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继续重视支持山区和海岛地区发展。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强城乡统筹的空间规划,完善省域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积极培育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