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养蚕效益不好,但我算了算收入也还不错。”当不少蚕农正为今年的蚕茧价格持续下跌而苦恼时,安吉县递铺镇兰田村养蚕大户肖德友心情却并不复杂。他告诉记者,除了蚕茧,今年还增加了果桑、桑枝条等“额外”收入,总体与去年的收入相差不了多少。“蚕茧行情这些年一直不稳定,上下浮动很大,光靠这块收入肯定不行,还得动动蚕茧之外的增收脑筋。”肖德友所说的“动动脑筋”,就是指安吉县正在积极探索的蚕桑综合利用新途径。
传统上种桑养蚕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茧吐丝。这种单一经营模式极易受国际丝绸行情波动左右,多年来蚕茧市场一直存在“多了多、少了少”的现象。一位蚕桑专家告诉记者,行情好时,各地一哄而上;不好时,纷纷伐桑毁园,广大蚕农深受其害。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有关人士认为,应打破这种单一的增收模式,开辟多种途径,尤其是在资源利用上做文章,加快桑蚕附属产品的综合开发。
“桑树产出的桑叶用于养蚕,生产茧丝绸作为天然蛋白纤维,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果桑产出的桑果是‘绿色安全果品’,不仅风味上乘,对人体还有着极好的营养、保健功能。同时,桑枝皮分剥出来卖给纸厂生产纸张,而桑杆可以销售到厂家制作胶木板,桑树全身都是宝啊,这些都可以是桑农的收入来源。”县蚕业协会会长杨逸文介绍说,为了使传统的蚕桑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焕发出新的生机,安吉县近几年来努力探索。
肖德友是兰田村最大的果桑种植户,今年共承包了110亩桑田。与其他村民不同的是,肖德友综合利用桑果树,让它产生更多的收益。据介绍,他家今年桑果产量亩产平均达到400公斤,30亩桑地,产量1200公斤,以每公斤2元价格算,光是果桑收入就有2400元。“加上修剪桑枝条,送到厂里卖,也有近千元的收入。”据了解,目前通过果桑加工的成品已超过了100吨,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以为农民增收700多万元。除了桑果,原本一直被当作废弃物处理的桑树枝,如今也成了林木资源的有效替代品。另外,该县“仕强”等企业通过桑枝条木地板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每年为全县桑农带来超过2500万的纯收入。
“立体开发的效益远远大于单一的种养模式,不仅让桑农尝到了甜头,也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杨逸文介绍说,现在桑农不仅仅是种桑养蚕,而且可以采摘桑果、修剪桑枝条等资源综合利用,增强蚕桑产业的附加值。今年上半年,在浙江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安吉县今后五年蚕桑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论证,该县并把桑蚕产业作为土斗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县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的出台是一个发展的新机遇,但这条路要走得持续和长远,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加强引导,让农户尽快从现有固化的种养模式中走出来,积极去尝试资源综合利用的增收途径。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