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今日桐乡数字报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桐乡
浙新办2006[33]号
 网站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党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 文明 | 彩票代购 
 桐乡概况 | 理论视点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资讯 | 民生信息 | 投稿
 【镇街网闻联播】: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社区巡礼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 >桐乡新闻 >桐乡·人物

傅海铭:期待擦亮桐乡文化“名灯”

 

       粉墙黛瓦月亮门,九曲回廊美人靠,悠悠的古琴声里,一盏盏缀满金色流苏的华丽宫灯在走廊两端无声高悬……一旦家门不幸,宫灯在风雨飘摇中坠落碎裂,由此营造出乱世气氛……在当下不少热门的古装影视剧中,大户人家门廊里的两盏气象不凡的宫灯,往往成为一种高雅富贵的符号,也成为片中必不可少的道具。这些夺人眼球的宫灯有个美丽的名字——桐乡剔墨纱灯。

 

       纱灯曾放“麒麟彩”

 

       大红灯笼高高挂,挂的是热烈和吉祥,但能画善诗的文人雅士觉得灯笼的制作简单,灯面单调,没有遐想和品味的余地。相传宋代著名画家米芾为官时,曾于绢纱上作画,首创了不是圆形而且能通过光线映射灯内花鸟人物神态的纱灯。“剔墨纱灯”形状一般为六角形,框架取料红木等厚重名贵材质,上下两端用龙凤、象鼻、虎脚等装饰,而作画的绢纱则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绘画时,以绢纱覆在画框上先用勾线笔蘸墨勾出拟画图像轮廓,把轮廓以外空出部分尽量用淡墨涂抹,而后剔除焦墨,再将预留作画的空白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把绢纱画片晾干后在胶面上勾线、着色、晕染,以工笔绘制而成。有史料记载嘉兴本地过节风俗时写道:“历史上桐乡濮院迎灯,可与硖石灯会相媲美,其‘剔墨纱灯’造型美观,融绘画、雕刻于一炉。”

 

       作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嘉兴市民间艺术家,今年70岁的桐乡老画家傅海铭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剔墨纱灯工艺的研究和传承。他告诉记者,剔墨纱灯一般高65厘米,直径56厘米,每块灯面宽25厘米,因其灯罩是用薄如蝉翼的绢纱涂上墨,再用细针小心地剔出纱孔而得名。历史上的工艺师曾经用祖传配方,调制出一种名叫“麒麟彩”的特殊颜料,在剔墨纱上绘出丰富多彩、变幻万千的图画和色彩。绢纱上的画作完成后,6片绢纱由6面灯屏连在硬木棱柱六面体上,棱柱下附有延伸出的龙头形灯脚,而龙嘴上挂有金黄色的流苏。剔墨纱灯的绢纱面大多为仕女花鸟图,而灯的棱柱通常采用红木等名贵厚重的材料并请名家雕刻完成。也因此,剔墨纱灯往往为富贵人家和皇室宫廷所拥有,也因此有了“宫灯”的美名。

 

       明清时期,剔墨纱灯在桐乡濮院非常盛行。“桐乡濮院家家户户织绸,也家家户户有钱,所以都能在家里挂剔墨纱灯。”傅海铭还说起他小时候听到的桐乡当地顺口溜:“硖石(灯)巧,濮院珍珠宝,桐乡迎会鬼讨好(傩戏面具表演)……”父辈们曾经告诉过傅海铭,濮院庙会时,演员们的戏装都是用珍珠银线串起来的,演员一甩衣袖,观众满目亮光。“除了富裕之外,桐乡丝织业的发达,也为制作剔墨纱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濮院志》上记载:“剔墨纱灯吾镇独多。”

 

       灯海奇葩期待重新点亮

 

       由于没有躲过战火的劫难,1949年前,曾在江南丝绸大镇濮院上演“万家灯火”美丽景象的剔墨纱灯的工艺失传了。1960年,桐乡文化部门请了当地的仲光煦和岳石尘、刘雪樵等著名画家,根据《濮院志》上的记载,试图恢复剔墨纱灯的制作工艺,并曾成功地制成一盏纱灯,文化馆还专门拍照存档。

 

       在获悉岳石尘他们成功恢复了剔墨纱灯的工艺后,正在发展建设苏州园林的苏州一家工艺厂的设计师前来桐乡邀请加盟。那时,刚考取大学但因故未去上学的傅海铭刚刚成为岳石尘的弟子,于是他去了苏州,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各种绘画艺术,也学会剔墨纱灯制作工艺。但是,剔墨纱灯制作工艺精细繁琐,使用材质又好,因此价格很高,在上世纪60年代,每盏剔墨纱灯就要100多元。那时候的人哪里有钱买这样的奢侈品?很快,苏州邀请前去制作的剔墨纱灯就因为销路不畅在1965年左右停产了,傅海铭也回到桐乡进了手工业局工作。

 

       制作销售剔墨纱灯的企业没有了,深爱其精美工艺和独特韵味的傅海铭却没有忘记纱灯,有空时,他仍然会画一些剔墨纱灯的画片。1972年,他所制作的包括纱灯画片在内的13件作品还曾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工艺美术展览,并获得好评。和傅海铭一样牵挂剔墨纱灯的人显然不少。1987年,桐乡工艺美术学会根据文化馆在1960年留下的照片,由傅海铭任技术指导,再次成功制作了一盏剔墨纱灯。2002年9月,乌镇一家旅游工艺品企业邀请他担任技术顾问,制作了一盏剔墨纱灯,这盏剔墨纱灯在2003年10月的南湖灯展中被评为“中国一绝”。2007年6月,桐乡剔墨纱灯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传承人,傅海铭很想把自己拥有的工艺传下去。和别的民间绝活不同,傅海铭对剔墨纱灯的明天是“看好”的:“古色古香的文化场馆现在有很多,一些大饭店也在努力装点自己的文化门面,在厅堂过道挂两盏剔墨纱灯,是很能‘镇’住人的。”根据他的估计,目前4盏纱灯的花费应该在五六千元左右。但是,要让剔墨纱灯这门民间精美工艺活起来,传下去,傅海铭认为目前需要一些经济支持,因为绢纱红木都是名贵材质,制作销售前显然需要一笔不小的“铺底费”。

 

       事实上,他曾经和自己受邀的企业领导一起努力过,但是仅仅是绢纱,就难住了这家以帮助残疾人为主的福利企业老总:绢纱厂不同意少量进货,要进必须进一大卷——这一大卷就要几万元,这家企业目前拿不出这笔资金。

 

       为了不至于忘掉剔墨纱灯的工艺,这两年来,傅海铭经常去文具店购买油印所用的纱布代替绢纱,“复习”巩固制作绢纱灯片的工艺流程。但随着电脑打印的普及,文具店里的油印纱布越来越难觅踪影。“我还尝试过用真丝等其他代替物,但真丝易燃,不安全,不能用。制作剔墨纱灯最好的就是那种薄如蝉翼的上等绢纱,真的很希望有热心企业或相关部门能对这家企业施以援手,让企业能打开纱灯销售的渠道……”坐在画桌前细细描绘着纱布上仕女肖像的傅海铭,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所属专题: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本页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沈爱君 摄影记者 储永志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最新
 
图片
 
    蛋制品安全检查
    蛋制品安全检查
    大人小孩齐上阵
    大人小孩齐上阵
    石门苗木受青睐
    石门苗木受青睐
    皮草出口减缓
    皮草出口减缓
桐乡网警
浙ICP备06047663号 桐乡市新闻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2006-2008(第三版)
电话:(86)0573-88118696 
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东新区环园路578号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