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社会上谈论之焦点,是食品安全。然而,人们对餐桌上的“色香味”,总是心存疑虑。笔者认为,这种担心,也事出有因。
毋庸讳言,从喂瘦肉精的猪肉,到用增白剂的鸡爪;从染色素的炒青,到拌工业油的大米;从含苏丹红的红心蛋,到这次被查出的,加入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凡此种种问题食品,都已先后在媒体上暴光,大家并不陌生。至于制造商这样做,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甚至还有致癌的可能,想必心知肚明,可以断定,他不会食用自家生产的食品。那末,好端端的东西,为何要加入这些有害物质?无非是用以牟取暴利。这种置人生命健康于不顾的行为,与其说添加的是有害物质,倒不如说添加的是黑心、歹心、贪婪之心。
由此想起一则民间故事。说的是江南大文人徐文长,应一家点心店之邀,为其书写一张“金字招牌”,他将“心”字少写中间一点。一因店主手艺高超,货真价实,二因错别字引人眼球,因此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后来店主开始偷工减料,有人便在“心”字里用墨汁加了一点,结果门庭冷落。无奈又去请教,徐答曰:原先少一点,叫你虚心,欲思复兴,“黑心”换“红心”。店主会意,遂将黑点改作红点,并又恢复诚信经营,结果兴旺如旧。此故事寓意深长,颇具现实意义,生动地诠释了做生意最忌贪心,而需要的,恰恰是良心、善心、敬畏之心。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京“结石娃娃”时,对家长们说:在这次事件中,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由此可见,问题奶粉、问题食品,归根结底,是个良心问题。但良心并非与生俱来,而须通过教化而生。故对食品生产者、经营商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可忽视。与此同时,仅凭良心,对那些素质尚不高的人,还是靠不住的,所以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可或缺。又有少数利欲熏心、草菅人命者,更须运用法律手段,重拳打击,杀一儆百。食品安全之路,教育、监督、处罚、缺一不可。
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管名气有多大,不管资格有多老,只要你生产的食品里缺少良心,轻则遭众谴责,重则垮塌倒闭,皆咎由自取。“三鹿”之失蹄,便是鲜活的一例,但愿引以为鉴,回归良心,多多生产放心食品,则百姓幸甚。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