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是“杭白菊之乡”,种植杭白菊有悠久的历史。采菊、晒菊、微波加工菊花、做休闲食品,甚至到外省去种植杭白菊,杭白菊的产业化发展越来越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一朵小小的菊花,成就了一个大产业。
在杭白菊产业链提升的过程中,“春发”公司可说是一只“领头雁”。“只有每一步都走在别人前面,企业才会有发展空间。”“春发”公司总经理陈坤荣用这样一句话来诠释企业发展过程。正是在这样不断求新求变中,“春发”让杭白菊的产业链慢慢延伸,使桐乡的杭白菊香飘万里。
重压“逼”出
第一条微波生产线
桐乡以盛产杭白菊出名,但在1997年以前,桐乡杭白菊生产加工企业只有7家,而创立于1991年并成功实现转制的桐乡春发菊业有限公司,在当时已是业内“翘楚”。
1998年时,公司成功注册“春发”牌杭白菊商标。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春发”牌杭白菊从当初仅靠发货到广州,到迅速打开杭州茶叶市场,并一下子占领杭州茶叶市场40%左右的份额,仅杭州市场,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80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杭白菊的观赏和食用价值越来越被看好,1997年以后的短短两年间,桐乡的杭白菊加工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至1999年,杭白菊生产加工企业达20家。这些“后起之秀”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了杭州市场,“春发”在杭州的销售市场渐渐被同行所“蚕食”,在杭州的销售利润急转而下,从一开始的20%转眼缩减为5%。
眼看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春发”公司总经理陈坤荣第一次感到压力重大。“再这样下去,企业势必会陷入低利润销售的恶性循环圈。”重压之下,陈坤荣不得不作出转变发展思路的决定,从提升产品质量入手。
机会来了。1999年,我市举办第一届菊花节。陈坤荣预感到了这是自己绝处逢生的机会。在菊花节举办前夕,陈坤荣得知南京在茶叶加工技术上有着先进的经验,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出发了。
在南京考察的短短几天时间内,一条微波气流干燥设备生产流水线顿时让陈坤荣眼前一亮,当得知这道工序完全可用于加工杭白菊时,陈坤荣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二话不说便引进了这套设备。比起农户们用蒸汽蒸、太阳晒的传统加工办法,陈坤荣引进的这套微波干燥工艺显然要先进多了。
这一套微波干燥工艺,引领桐乡的几十家菊花加工企业进入了气流烘干、微波杀菌加工的新时代。微波设备不仅改变了桐乡几百年来杭白菊靠人工蒸晒加工的传统模式,而且经过微波干燥后的杭白菊,由原先的饼状变为朵状,能有效防止发霉变质,并可以“激发”出菊花的香气,微波干燥工序使杭白菊的身价倍增。
凭借微波干燥这个新式“武器”,“春发”牌杭白菊以其过硬的质量和美观的外表,销售前景又变得明朗起来,除了在本地和杭州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外,“春发”牌杭白菊还陆续打入了河南、重庆等地的许多大中城市。陈坤荣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几经周折 广州闯出一片天
“春发”引进的这条微波干燥生产流水线,为杭白菊销售打开了市场,许多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国东北、南方城市也渐渐有了桐乡春发杭白菊的身影,但随之而来是传统的销售方式越来越显现出诸多弊端。“上世纪90年代时,我们企业销售一般是采取连人带货送往要货点的方式,这种销售方式来去时间长不说,货又带不多,更令人头疼的是货款收不齐,往往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说起当时的销售方式,陈坤荣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件事令陈坤荣至今难忘。
1999年上半年,那时乌鲁木齐已有桐乡杭白菊销售了。一次,陈坤荣去那边要2.8万元的货款。风尘仆仆到达那家公司后,公司负责人却以种种借口说付不起货款,而他随身携带的包又被偷了,“包被偷了!”虽然马上报了警,可小偷哪容易说抓就被抓到。此时,陈坤荣的口袋里仅有5元钱,连回去的路费都没了着落。见这个情形,该公司负责人只得拿出1.5万元来交给了陈坤荣。陈坤荣回家后仔细一算,这趟讨债,来回车旅费近4000元,包内现金偷掉6000多元,实际相当于只要回了5000元货款,这样的“交易”并非一次两次。陈坤荣越来越觉得,这样的销售方式实在太吃力了,“必须改变这种销售方式”。
随后而来的菊花价格大幅回落,更坚定了陈坤荣的想法。1999年下半年,桐乡杭白菊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跌,收购价跌至1.7万元/吨,当时,陈坤荣库存杭白菊有15吨之多,如果批发出去,那么起码得亏损10万元;如果自己拿出去卖,至少还可以减少些亏损。陈坤荣决定走出去,自己开店销售杭白菊。
之所以把目标选定在广州,是因为广州有全国最大的茶叶销售市场,即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名气相当于桐乡濮院的羊毛衫市场。于是,陈坤荣带了一把斧头和一把锯子,叫上一名公司员工,一起来到广州。为了省下请人装修店面的费用,木匠出身的陈坤荣毅然决定,自己装修店面。
月租1500元,陈坤荣在广州市场内很快租到了一个店面。装修前,由于玻璃等没有经过磨边,一不小心,陈坤荣的两手手腕被割破了一道道深深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到医院缝了10多针,至今,他的手上还留有一个个长长的疤痕。陈坤荣说,每次看到这些疤痕,他便会回想起创业之初的艰辛。
整整花了两天时间,陈坤荣和同伴把店面装修一新。开业后,令陈坤荣始料不及的是,当其他店铺迎来一拨又一拨顾客的时候,他的店里总是冷冷清清。一个月下来,销售额只有5000多元,去掉房租和各种生活费用,带过去的杭白菊等于白白扔掉了。难道是杭白菊质量不行?肯定不是。到底什么原因没人来买呢?看着别人的店内生意红红火火,陈坤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了寻找原因,他细细观察起来,两天后终于找到症结所在。原来,陈坤荣店面所在的道路很小,每天一到销售高峰期,道路上就开始堵车,“每次堵得连车都没办法停,当然就没人来买菊花了,得马上换店面!”
无奈之下,陈坤荣只得找广州的朋友帮忙,并顺利地换了一间地理位置较好的店面。结果当月销售额马上就上去了,而且出奇的好,最多一天销售额竟然达到了1万多元,比先前翻了近20倍。这样的销售形势,很快让“春发”在广州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知名度也随之提高。3年后,渐渐有了点积蓄的陈坤荣又花10多万元,在广州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间店面。
内靠基地 外拓市场
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大增,陈坤荣越来越认识到杭白菊质量的重要性。要提高杭白菊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而一直以来以散种为主的种植模式很难进行标准化管理。
建立杭白菊种植基地已迫在眉睫!
陈坤荣决定在基地管理上重点做到统一品种、并大面积选用优质高效低残留和生物农药,进行标准化生产。
2001年,公司首先开辟杭白菊种植基地120亩,在当时全市也是第一家。随后,“春发”公司相继在当时的同福农业园区、屠甸镇海星村及龙翔街道正福村等地开辟种植基地,而这些地方都远离污染企业。在每个基地,公司还派出一名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记录,记载田间农艺程序,聘请了一名农艺师为技术顾问。在采摘、运输、贮藏、加工等各道环节,层层严格按标准把关,每道工序完毕,送下一道工序时必须由技术负责人签字,做到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奖罚分明,职责明确。因此,“春发”公司所产杭白菊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中心多次抽验,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基地环境质量经地矿部浙江省中心实验室两次抽验土壤、大气和水各项批标均符合绿色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近几年来,土地资源一直较为紧缺,同时,菊花采摘期短,人工用量比较大。如何破除瓶颈制约?深思熟虑后,陈坤荣想到了向外发展的策略,就是借用外地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富余的劳动力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经过多次试种,陈坤荣发现,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种植模式,杭白菊照样可以在外省种植。光照、土质、水质等大致符合要求后,陈坤荣最后把目的地选在了河南。2005年,他投资近百万元在河南的首批600亩基地开始种植杭白菊,并获得了成功。但今年7月份,老天却跟陈坤荣开起了“玩笑”。连续10多天的降水,河南大部分地方都遭受了水淹,陈坤荣的杭白菊基地也未能幸免,大片大片的基地几乎成了一片汪洋。虽然之前他也采取过一些补救措施,但没能从根本上保住这些正在成长中的菊苗。眼看着自己的心血将毁于一旦,陈坤荣急了,怎么办?情急之下,陈坤荣带上员工冒雨进入基地,对菊苗重新进行扦插。经过大家几天几夜的努力,陈坤荣终于保住了三分之一的菊苗,但直接经济损失仍达几十万元。
“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次经历后,陈坤荣对省外发展更多了一份“未雨绸缪”的心思,但向外发展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过。两年多来,他一直探索着在不同地域引种杭白菊,如今,他又把眼光瞄向了山东等地,希望通过引种,进一步扩大杭白菊种植面积。
“只有走在别人前面,才会有发展”
在“春发”公司的生产区内,一座10多米高的落地空气通道已经拔地而起,与其相连的是一条喷雾干燥线。这就是该公司成立的、专门研究杭白菊精加工和深加工的科技研发中心。
沿袭了几百年的杭白菊传统加工工艺,每到菊花采摘时,家家户户农家开灶蒸花晒菊饼,既费时、费力又不卫生,特别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晒菊花,更是让农民忧心忡忡。还有,尽管我市一些企业也引进设备,提高了杭白菊生产加工能力,但菊花制品还是停留在杭白菊饮品这样单一的层面上。看到了这一现象后,陈坤荣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首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杭白菊科技研发中心,在提升杭白菊生产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杭白菊制品的身价和档次、开发出更多更新的杭白菊产品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只有走在别人前面,企业才会有发展,低档次的重复竞争已不足取。”这是陈坤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春发”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新产品的开发。春发菊业科技研发中心从杭白菊的初加工着手,以新的微波流水工艺,对杭白菊进行喷雾干燥、杀菌、提炼、初加工、深加工、直至精加工。同时,通过引进新设备,开发出杭白菊精、菊花枕、胎菊茶、八宝茶、菊香等许多由杭白菊派生出来的新产品。同时,研发中心还对已有设备进行了改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以来,杭白菊整体行情不是很好,收购价高使得杭白菊企业利润微薄。面对这些不利因素,陈坤荣并没有退缩。“对企业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考验。”陈坤荣对企业的下一步,心中早已有了发展蓝图。“练好内功是第一步,开发新产品虽然压力很大,但也是必须的。做好了这两点,还得再向外发展,占领更多的市场,加快开发力度,降低发展成本,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说起企业未来的发展,陈坤荣满脸自信。
所属专题:
深入开展“菊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
“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