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热潮未消,“槑”字近日又成了明星。“囧”和“槑”,这两个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念的字在网络的BBS、个人博客、聊天对话中频频出现。
“槑”古同“梅”,音、义皆同“梅”。因为它由两个“呆”字组成,故在网络语言中,它表示“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虽然这与其原有含义相差甚远,但表达起来方便、形象,故深得众网友厚爱。
支持者:有个性,是一种娱乐
“网络给予了这些古字、生字新的‘生命’,原本人们并不认识它们,是网络让它们重见天日了,它们设计出来就是有意义的。”市民吴景正是这些古汉字的支持者,“它们用起来省事,一个字就能代表好多字要表达的意思,而且生动、有个性。”
刚工作不久的市民马丽崇尚时尚,她认为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的娱乐性质,网络是展示人的智慧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在聊天时出奇招,有心意,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才会有人跟帖。“然而,这个游戏只在网上适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有些不伦不类了。”小马说。
反对者:是对中国文字的侮辱
也有很多人并不看好它们。市民吴琴在就读桐乡六中初二的女儿周记中发现“今天我过得相当囧……”等语句,后来询问了女儿才知道是网上的时兴用法。这让她担心不已:“孩子正处于学习阶段,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而这些网络词语要是影响到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规范怎么办?”
“无论在哪儿看到这种鬼画符,我绝对直接略过,99.99%都是没有营养、浅薄的。”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中文系的桐乡市民王静认为,这种生僻的“非主流汉字”就是“对中国文字的侮辱”,若继续流传,“等于是场病毒”。
教育界:“以古求新”须正确引导
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认为,“以古求新”的现象不奇怪,反映了网民“求新、求奇、求快”的心理,但事实上这是语言使用不规范的表现。
“然而,这种网络‘方言’必须规范和引导。”郑规荣表示,从语言规范化的角度来说,应该以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为基点,对其进行规范。网民的表达方式是无法限制的,但可以引导,毕竟使用这些网络用语的人还是少数。而如果不引导,让网络语言从网上走到网下,人们将很难交流。对于还在打语言基础的青少年,老师和家长更应及时引导,而非强行限制,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满足网络交流的同时,不影响日常的语言学习。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