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之年,又迎来《桐乡报》复刊10周年庆典。我与《桐乡报》相识,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那是2005年之夏,我的一位爱好写作的朋友突然来电告诉我:《桐乡报》正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活动。我有个未曾谋面的姐姐,正是被日寇飞机扔下的炸弹吓死的,年仅8岁,曾留下一张照片,我就试着提笔写了一篇题为《一张黑白照》的文章。谁知投寄后,不但收到了发表的样报,还出乎意料地得了个“二等奖”。我估计,评委看好的不是文笔,而是情感的真切。这是我平生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激起了我写作的欲望,我特地到发行站订阅了一份《桐乡报》。
我尝试着向“菊乡走笔”、“大家谈”等固定栏目投稿。每一次见报,看作是检验自己的作品,都是一次新的提高。回顾我在写作上的一些进步,都与编辑们尽心尽责的修改分不开。记得有一次,原文为“抵御十二级风暴”的句子,给我更正为“抵御十二级台风”。虽一字之差,却是一个气象概念问题,因为12级已属台风范畴。还有一篇原名“春闹凤鸣乐融融”的散文,编辑另拟了一个题目:公园晨曲,寥寥四字,绘声绘色,种种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文章增色处,画龙点睛间,使我获益匪浅。
拿到新“出炉”的报纸,我浏览“综合新闻”,关注咱“老百姓”,观看身边事,读至入神处,连吃饭都忘掉了。这时我爱人会半关心半批评:报纸可以当饭吃?而我总是不无调侃地解释:这叫“非常3+1”。意思是一日三餐加一张报纸,“非常”者,雷打不动也。特别是周五,我会不时地到小区门口等待投递员,因要品尝周末“文化大餐”——“凤凰家”文学副刊。那里不乏品味人生、寓意深邃之佳作,可见菊花之乡,人文荟萃。欣赏之余,也为《桐乡报》背后有一大批“粉丝”而欣慰。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