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朱先生最近懊悔不已,一年来他把保健食品当成能降血压的药品服用。至今才发现,血压非但没降,还耽误了治疗,以至于导致了中风。
2007年8月,朱先生在保健品推销人员的极力推荐下开始服用保健品,停用了药品。每月费用约400元,甚至高于高血压药品。在购买之前,朱先生进行了有关咨询,被告知这个牌子的保健品对降血压有很好的功效。
2008年8月底,朱先生突然感觉自己很不对劲。“我走楼梯时,有那么几秒钟脚底就像踩在棉花堆里;开助动车时发现手无法使劲,方向盘都握不住;用电脑时手哆嗦得厉害,无法掌控鼠标,直至最后都发展为讲话含糊不清了。”朱先生告诉笔者,于是他立刻赶往医院,检查后得知,血压已飙升为180/120,目前已有一根血管被堵塞,属轻微中风症状,需住院治疗。
朱先生说,自从停药使用保健品后,他并未发现什么异常,自己平常也疏于检查,因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保健品只是一种食品,具有保健功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患者在看病吃药时,一定要把保健品和药品区分开,治病只能选择“国药准字”号药品。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该注意,稍有不慎,就可能上演“人财两空”的悲剧。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