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接触家乡的报纸,应该是自己军旅十五载转业回了桐乡后的事了,此时的家乡报已经改为《嘉兴日报·桐乡版》,即便如此,自己还是毫无理由地喜欢上这份家乡的报刊。这大概就是家乡情结吧!从2001年后一直到现在,我收藏了这些年来所有的《桐乡报》,既作为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和帮手,又想把她作为家乡的一段历史保存下来。
《桐乡报》,我生活的良友。说实在的,对于报纸,我常是怀着感恩的姿态去看待的。在部队,军校毕业分配在基层连队工作,那时喜欢搞点文字,而且还真的在《文汇报》、《浙江日报》以及部队驻地的报纸上变成了铅字,从而改行进了机关,直至后来从事专职宣传干事。所以回到桐乡后,对家乡的报纸就特别关注。
开始时,就写点小的言论寄给报社,引起了编辑的关注,于是,经常有署着我名字的文章见诸报端,有时多的时候甚至有一个栏目(每周一篇)的用稿都是用我的。写一篇有点质量的稿子,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是相当多的,但却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平时休息天,总不忘挤出一些时间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一些思考整理,形成一些小的观点,比如《学会宽容》、《胆子还是小一些的好》等稿子,都是这样来的。前年去北欧,在安徒生广场看到两个外国小孩左右坐在安徒生的塑像上,就像是在聆听这位童话大师讲童话,于是就用相机把这一情景拍下来,回来后,就寄给了报社,编辑给配了标题“返百年时光隧道,听童话泰斗私语”予以发表,这个标题真的是惟妙惟肖。这种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你把它形成文字(图片)刊登出来的时候,总会体会到那份收获的!
《桐乡报》,我工作的密友。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与《桐乡报》打交道也非常密切。特别是我所在单位的工作报道,大多要以重要新闻形式在头版予以报道。记得那时报社还在鱼行街上,我是经常在星期天跑报社与编辑一块儿对新闻稿进行校审,大到标题,小到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虽然辛苦,但与新闻作伴,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况且看到编辑们为了周一的报纸能准时出来,每个周末都在加班,想想他们,自己也就感觉不到累了!
《桐乡报》,我学习的学友。我平时比较喜欢涉及理论和言论的稿子,《桐乡报》以前有一个专门刊登理论性文章的版面,经常刊登一些专家学者或者领导的理论文章,那些文章从实践中来,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指导自己工作的好教材。为此,我也经常写一些杂谈性质的稿件投给报社,为了写好这些稿件,就经常泡图书馆找资料,即使在工作很忙的时候也会抽出时间学习,迫使自己去提高理论素养,真的是“不亦乐乎”!同时,《桐乡报》对全市方方面面工作大多会有全方位的报道,而我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必须对全市的工作动态全面掌握,这个时候,我一般会先从报上了解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动态或者人民群众的要求期盼,然后自己再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调研,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工作中拟定的文稿就相对立意高些、全面些。事实证明,这种看似平凡朴素的举动,也着实让自己受益颇多。
《桐乡报》,给我们展现了家乡发展的概貌,拓展了我的学识,助推了我的工作,丰富了我的生活。现在虽然我已经不在桐乡工作,但《桐乡报》仍是我的挚爱!真诚地祝愿《桐乡报》越办越好,为家乡发展的服务作用越来越大!
所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