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桐乡新闻网>>人文桐乡>>文学
 最近更新
  • 品茶随想
  • 力挽狂澜
  • 君匋先生的收藏轶事
  • 西晋青铜龙柄鐎斗
  • 我的烟标收藏爱好
  • 缘缘藏书缘未尽
  • 布艺产业成品化
    布艺产业成品化
    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
    濮院争创国家卫生镇
    濮院争创国家卫生镇
    结对家庭赠书卡
    结对家庭赠书卡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高树鸣蝉

      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于夏天来说,便是蝉。


      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甚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


      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悠长的蝉鸣声带着一丝燥热,喧染着夏的气息。于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无想”象征。南方的消夏,与北方的“猫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清晨开始,蝉在扮演着音乐家或义工的角色,不知疲倦地奏着乐曲,毫不间断,当聒噪成为习惯,蝉鸣就变成了流淌的清泉。


      高树鸣蝉,人们不能辨别它们的所在,除了喜爱捉蝉的孩童。人们只知道它们呆在树上,杨柳、桑榆、松柏,越是林密的地方,蝉鸣越响。七月流火,蝉与树紧密连在了一起,没有人对之提出疑义。


      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却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味道,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里,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里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一曲哀怨的长笛。


      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


      我也曾被此般的情绪深深感染。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此时却是怕听鸣蝉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境。


      人们无论是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最终都化归为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到来,那时再不会有蝉鸣了。

     
      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我们不能苛求指责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吧,以西方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的那样: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


      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惟有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呢?


      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是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来源: 嘉兴日报-桐乡版 作者: 张凌云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