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我市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考核工作中,少数行政村为了上报信息数量达标,随便将外地信息稍加改动,就变成了本村的信息内容,但细读后,就不免露了“马脚”。有人会以为,这本是一桩小事,不必小题大做,但笔者却觉得其中问题值得深思。
上述的这种现象,反映出少数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敷衍和浮夸作风。据观察,其敷衍作风的具体表现为,遇到上级安排的建设任务,先做表面文章,比如文化建设,简单地为村活动场所添置一些图书,而相关文化教育活动却没有同步跟进,群众因此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收益。
敷衍作风的抬头,更为浮夸作风提供了滋生土壤:一旦上级前来考核或听取工作汇报时,由于先前的工作没有做到位、任务没有全部完成,或是为了得到上级对本村工作的肯定,就采取蒙混过关的法子,在材料和数据上做文章,对村里各项工作进展和成绩进行人为夸大,虽然可能一时应付过去,但其潜在的危害却着实不小。
由于敷衍、浮夸两种作风,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这些作风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实效,减缓了各项建设进程,扭曲了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惠及广大农民的实质内涵,如果任其滋长,最终受害的是农民。
农村各项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来不得半点虚假。笔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各行政村首先要把好“实”字关,按照我市相关建设要求,及时采取各项措施,将工作做到位。并深入基层,及时化解遇到的实际困难,避免因问题的堆积阻碍建设项目的推进。各有关部门也应创新工作方法,制订更为完善有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全方面杜绝敷衍、浮夸风气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