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桐乡版8月3日刊发了《今年我市将实现大学生村干部全覆盖》一文,言明今年招考完毕后,我市178个行政村、12个社区都配备了一名高校毕业生。此举对提高我市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我市农村发展现状看,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干部队伍在总体上存在年龄、文化程度失调现象,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而纵观农村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才要素的制约。大学生作为知识型人才,具有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等特点,他们愿意走进农村,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生力量,而且在就业竞争日趋白日化的今天,也使自己走出了一条新的择业之路。可以说,大学生当村干部具有双赢效果。
但大学生当村干部不能认为仅是一个美丽的光环,更多的应将它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到农村后能不能有所作为,凭的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真枪实弹”的本领,村民们要的也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军师”,而是能做些实事的高才生。此时,就需要大学生村干部端正思想态度,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在角色转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进村入户,深入田头,帮农民想出路,求发展,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贡献出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当个受百姓欢迎的好村干部。
而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还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因为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得益于村干部人才的长期支撑,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上,应注意把握好方向,不能搞“短、平、快”,更不能一阵风,既要让众多的大学生村干部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又要让广大的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大学生自身来说,要立足长远锻炼自己,要沉得住气,扎得了根,把村里的事、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尽自己最大能力为村民谋福利,决不能把当村干部作为“跳板”,更不能有任何功利之心。否则,耽误自己青春不说,也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另一方面,镇、街道有关部门应该给予大学生干部制度化的关怀与重视,不仅要鼓励他们奋发有为,更要给他们锻炼成长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在交给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时,还要给他们应有的职权,并支持他们大胆实践,大胆革新,才能真正达到锻炼他们的目的,才可能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