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我市开始下发早秋蚕种,一些农民从村委会取来了蚕种,也是无奈扔掉,蚕茧的低价格不得不让蚕农放弃了营造“丝绸之府”的氛围。
今年初以来,我市桑蚕种养就疲态尽现。作为全年蚕茧生产“晴雨表” 的春蚕,饲养量比上年减少10%以上,价格跌了12.2%。夏茧收购价更是接近冰点,每50公斤跌破500元。统计三秋蚕种订购数比去年少了近5万张。
凤鸣街道作为我市蚕桑饲养主产区,桑园面积2.4万亩。日前记者走进桑园,却发现桑叶黄、小、薄,条短,叶片残留虫量较多。“茧贱伤农,蚕农对桑树的投入减少,管理放松,桑园出现荒芜弃管现象。”农技人员告诉记者。
现在正是夏季培桑的关键时期,而建胜村的陈金狗已经大半个月没光顾过自家桑园了。按照培桑要求,春蚕饲养到现在,桑园防治除虫需要3次,施肥需要2次。但事实上,我市现在桑园平均防治次数只有1.5次,80%的蚕农没为桑园用过肥。“茧子价格太低了,农资价格又猛涨,实在是撑不住了。”陈金狗说每亩桑园除虫成本得十多元,每亩用肥更是高达150元,为节省开支,蚕农只能是“缩药减肥”。
“茧价如此,下半年的小桑苗行情也可以预知了。”蚕农充满忧虑。今年凤鸣街道小桑苗回枝率达到60%,最低株价只有几分钱,不少蚕农已经在琢磨将桑园翻种其他效益更好的经济作物。
“下半年杭白菊也是危机四伏。”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行情要想达到前几年的高度有困难。这几年杭白菊是我市农民手中的“金娃娃”,不愁销路,效益高,今年以来一些原本不种杭白菊的新区也开始风风火火的“淘金”行动,种植面积陡增了20%,达到5.4万亩。但从当前种种迹象看,形势不容乐观。
“现在亏大了,从5月份开始,每公斤干朵菊只有20元,早几个月还有48元呢。”高桥镇农户陈建叫苦不迭,去年他向周边农户收进6吨鲜菊,自己烘干,想等着行情再好点脱手,没想到现在亏了却还要搭进不少人工费。
目前,我市众多杭白菊企业亏损程度在10%以上。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杭白菊主销地的广东等地今年雨水多,气温凉爽,抑制了销售量。企业去年高价收进的杭白菊,现在是能抛则抛,也没有别的应对措施。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我市除水稻等粮食作物外,其他传统农业在拓展、销售方面还是存在诸多弊端。如种植盲目性、销售模式过于程式化、受外部限制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他说,强化服务,加大引导,建立起专业的营销队伍不失为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