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湖南种菊花,到四川种榨菜,到河北养貉子……越来越多的桐乡农业企业跳出本土,到外省开创种养新天地。目前,我市有21家企业、合作社,7户专业户在外地建立基地28个,投资额达7个多亿,面积约62万亩,相当于向外“借”回一个桐乡的耕地面积。
这几天,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在浙江兰溪投资500万元的白菊加工厂房正在抓紧建设,烘干、微波处理设备已运抵,准备在今年白菊丰收时投产。从2005年开始,“新和”分别在山西芮城、浙江兰溪、河南禹州等地建立基地4000多亩。加工厂的建立使得白菊从生产、加工、销售实现了对接,而当地纯净的环境质量、丰富的劳动力更让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
“走出去”做精、做深的农业企业绝不止“新和”一家。桐乡土地有限、资源紧缺,除了向内挖掘潜力提高单产,更应向外延伸寻找新空间。相关人士认为,从传统的初级产品输出到资本、技术输出,我市农业产业正经历从区域性市场向全国市场、国际市场扩张的阶段。而且在当前我市积极引导发展都市型农业过程中,面向都是大城市,“走出去”成为了必然选择。
一张貉子皮卖到500元,让从事皮毛生意的崇福人方根看到了商机。虽然崇福镇也有不少人养殖貉子,但南方的气候毕竟不适合这种北方动物的生长。常年在貉子主产区河北信庄活动的方根,在当地建立一个貉子养殖基地。现在,方根的貉子养殖基地有5000平方米,年可出栏貉子5000只,按照平均每只貉子售300元计算,一年销售额可达150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越来越多的桐乡农业企业正依靠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走出去”,从原先的低层次输出向高层次布局转变。同规模和类型的经营主体,其“走出去”的程度和途径也各不相同。如花神集团依靠企业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外地开设分厂,建立加工基地和原材料基地;猕猴菜业有限公司则利用自身市场销售网络优势,向外拓展“订单农业”基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开展购销订单业务。
同时,市政府也积极做好扶持工作。按照不同县、市、省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15万元奖励补助;对农业企业在技术改进,带动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明显提高,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补助或税收方面的优惠。还利用信息优势,为农业企业广牵红线,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