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金菊小区的唐先生看中了一部3000多元的新款手机,这对于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唐先生来说,拿出这笔钱有些沉甸甸的。“我的个人信用好,借款不用愁。”唐先生笑着说。很快,他就通过电话向相关银行提出了贷款申请,由于他有两年多良好的信用记录,申请在几分钟内就被批准了。
如今,个人征信系统离我国普通老百姓越来越近,但到底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在6月14日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来临之际,记者深入市区各银行和居民家中对个人信用问题进行了采访。采访发现,现在我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起自己的银行信用记录,一些曾因信用记录不好而贷款被拒的人对此更是战战兢兢。
作为普通消费者,唐先生并不知道在这几分钟里他的信用记录已分别从市区多个银行调至一处,并经过了复杂的数理模型处理。而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则是一个庞大复杂、高度现代化的征信系统。整个消费信贷从申请到结束,银行工作人员和他之间并未见面,但这并不妨碍他获得贷款。
不过,市区一位王小姐的境遇就有些不一样了。不久前,她急匆匆地跑进人民银行要求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原因是她在贷款时被某银行拒之门外,工作人员发现她在另一家银行有不良信用记录。可王小姐怎么也想不起这些不良记录是怎么产生的。当她看到个人信用报告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有几次还款打错了账户。吸取教训后,王小姐立马取消了多余的账户,以防再一次出现“信用污点”。
据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市民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如果市民信用记录有了“污点”,那么银行在发放新的贷款时,会考虑这些“污点”产生的原因,并有可能影响到新的贷款的发放。目前,我市所有银行的征信系统都已实现资源共享。从今年4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桐乡市支行还开通了免费查看个人信用报告的服务,查询量正在逐月递增。
据了解,为普及征信知识,我市金融系统还将在本月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月活动,活动将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