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即,自然成为关注的热点。因为这是被认为“十年寒窗”结成果,“望子成龙”见分晓的时刻。于是家长们采取各种“助考”手段,甚至不惜代价,冀望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如今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心情可以理解,然而效果未必如愿。略举一二,以窥利弊。
一是“进补助考”。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以及“胜人一筹”的促销宣传,家长们总以为,多进补脑保健品能提高智力,增强记忆,于是大灌“琼浆玉液”。殊不知,有关教育专家指出,人的“智商”高低取决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努力,并强调后天的勤奋能弥补先天的不足。据营养研究报道,多吃新鲜蔬菜有利智力。大鱼大肉,营养过剩并无好处。
二是“激将助考”。为了拉紧“备考”这根弦,做父母的往往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督促其子女:关系前途命运、非打胜仗不可!以为越危言耸听,越有激励作用。其实这又是一个误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做,无疑使原本疲惫不堪的身心雪上加霜。结果造成心理压力过重而食欲不振,睡眠不足,那就适得其反了。故临考前,不妨轻松一下,看看报纸新闻,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也未尝不可。
三是“陪同助考”。不少家长因放心不下,纷纷陪同赶考。事实上,都高中生了,独立能力已很强,大可不必这样。老是跟在后面,只会增加压力感,于考试无补。今年杭州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各大考点不再设“家长休息室”,并要求学生家长不可在考场外观望议论,以示不欢迎“陪考”。
从以上可以看出,种种“助考”,弊多利少,不宜过热。笔者认为,真正的助考,恰恰是把高考看得淡一点,让心态放松一点,这样,或许反而能超常发挥,考出更好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