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桐乡人文历史,可以用“风雅”二字概括。自宋以来,桐乡文脉连绵久远,人才辈出,文章盖世。而且桐乡传说是凤凰的家乡,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梧桐是名贵的树种,是制造琴、筝等高雅乐器的材料。《诗经·大雅》中说“凤凰非梧桐不栖”,由此可知,凤凰非凡鸟,梧桐是雅木,所以说“风雅桐乡”颇为贴切。
桐乡不倚背高山,也不面对大海,却有一条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运河没有东海的辽阔浩渺,也没有钱江潮的汹涌澎湃,却有着自己的柔和绵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桐乡人文精神和性格特征,我认为有三:
一是通达。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将这些原本“各自为政”的独立水系串连成一个整体。而桐乡人也具有通达这一特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桐乡人凭着聪慧灵活的头脑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擅长变通,无中生有,建立起了羊毛衫、皮草等一个个闻名四海的专业市场,还兴建起一批在全国举足轻重、在世界也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型企业,把一个农业大县改变为一个工业强市,这是桐乡人敢于更新思维、善于发扬长处、勇于变通创新的结果。
二是包容。“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海”,运河正是以它无所不容的胸怀和非同寻常的大气,才成就了它的宽广和绵长。桐乡人性格特征之一是包容性特强,他们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和睦共处,对来自各方面的文化兼蓄并用,最终融为一体。远的如南宋初期,大批中原士人随宋室迁居运河两岸,逐渐形成村落和城镇,如濮院濮氏,石门颜氏、洲泉赵氏等等。近的如现在,桐乡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建设者,全市近百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已占十分之三,走上街头,可以遇见成群结队的外来务工人员,语言南腔北调,口味甜酸苦辣,但桐乡人十分大度地容纳了他们。
三是平和。大运河永远是微波荡漾,但正是这条平和的河流,在历史上承载了百分之八十的南北物资的交流,即使在今天,它依然是一条“黄金水道”。桐乡人的性格也是柔和的,谦恭的,少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但柔能克刚,桐乡人常说:“只有软柴捆硬柴,呒不硬柴捆软柴”,一旦认准了目标,韧性发作,便少有回头和轻言放弃的。
从通达、包容、平和三者联系着来看:惟有平和柔韧的性情和心态,方能有包容万物的度量和胸怀;惟有包容万物的度量和胸怀,方能达到通达四海、融化天下的境界和目标。所以,“通融天下”既涵盖了桐乡人的精神特征,也蕴含着桐乡人努力奋斗的目标;既是对桐乡人文精神的概括,又引领了努力和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