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时只要摆在泥上,收时只要拣拣,中途不需要任何肥水管理,产量却比泥下马铃薯翻一番。这样的“好事”,就让洲泉镇的朱力明遇到了。作为我市提高冬闲田利用的试点模式,朱力明成了第一批尝鲜者。
“老朱啊,你的马铃薯怎么样了?”5月5日,农技师郭恒德来到洲泉镇青石村南河组朱力明的稻田里。“这方法太好了。”说起马铃薯,朱力明就开心得合不拢嘴。
他掀起地面上一张塑料薄膜,扒开覆盖的稻草,一串串马铃薯就长在泥上。随便摘一个马铃薯一称,足足有1公斤。旁边的村民看得啧啧称奇:“这马铃薯怎么长在地面上,个头也比普通的大很多。”
郭恒德笑着说,这技术叫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农技部门专门针对冬闲田下的“方子”。这几年,我市冬闲田面积有扩大趋势,一方面由于春花作物效益相对低,另一方面不少农民的习惯是冬天不下田。这直接导致了我市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壤结构变差,病虫草害严重,也给下一年水稻种植留下“祸因”。
去年,农技人员在省农业厅一份材料上,看到这个技术。栽培时间是12月中下旬到次年五六月,正好是我市冬闲田时间,而且种植方法特别简单。只要在晚稻收割后,直接开沟成畦,施上复合肥,将带芽的种薯摆在土面上,并用稻草、薄膜全程覆盖,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种薯”成了“摆薯”,“挖薯”成了“拣薯”,省去很多工序。
根据我市的土壤气候特点,农技人员还对这个“方子”进行了改良,采用优质薯种“浙农303”,在梧桐街道和洲泉镇新品种引种中心试种了11亩,预计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比泥下马铃薯翻一番。
“那效益怎样呢?”一些村民将信将疑。“这些马铃薯卖相好,口感也好,市面上供不应求。按每公斤2.6元算,纯效益每亩有2000多元呢。”朱力明自豪地介绍起来。“是啊,土办法种马铃薯在正月,收获要到六七月,与晚稻种植时间冲突,费工费力,价钱还卖不高。”一位曾种过普通马铃薯的农民站出来现场说法。
“那今年我们的冬闲田都用郭师傅这个‘方子’。”一旁的几位农民笑起来。郭恒德说这一利用冬闲田的创新种植模式已报到科技部门申请立项了,下一阶段,会让各地的农技人员参观取经,今年冬天将在全市推广。不过他也表示目前这一技术尚在完善阶段,如稻草覆盖厚度、种薯密度、播种期、对农药抗性都有严格控制,农民不要盲目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