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杭白菊种出了好效益,不少农民都鼓起了腰包。今年杭白菊主产区以外的农民也纷纷“跟风”种植,这一特色产业在我市大有遍地开花的趋势。
4月18日,在濮院镇油车桥村,不少农民趁着好天气,在地里或翻土或移栽杭白菊幼苗,一片忙碌。村委会干部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其中150多亩是屠甸一个大户承包种植杭白菊。农户们纷纷猜测,承包大户大老远跑来租地搞种植,杭白菊今年行情肯定差不了。于是,村里出现了不少种植杭白菊的散户。
丁贻松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他第一次种植杭白菊。“去年每亩杭白菊的效益都在四五千元,而晚稻只有400多元。”权衡之下,丁贻松到邻村买来了幼苗,打算先发展3亩。不过现在丁贻松还是有所担心,第一是自己道听途说的种植技术,杭白菊的产质量肯定要大打折扣。第二是到了杭白菊的采摘季节,大量的劳力也是个问题。第三是销售渠道,虽然村里的承包大户答应,到时会收购散户的杭白菊,但毕竟只是口头协议,如果行情一逆转,还是会有很大的风险。
以前我市杭白菊种植主要集中在凤鸣街道、石门镇等中部地区,现在杭白菊种植区呈放射性不断扩大。像去年河山镇的杭白菊种植面积在1800亩,今年一下子陡增到4000多亩,农户一股脑儿地“跟风”种植杭白菊究竟是好还是坏?
河山镇五泾村洗马组的杨松连去年承包了21亩地种植杭白菊,精细的管理让他大获丰收,净收益达到8万多元,让周边农民羡慕不已。不过今年杨松连表示不种杭白菊了,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他说:“搞种植跟炒股一样,低势的时候进去,高势的时候出来,现在农民到处都在种杭白菊,行情肯定会下挫。”
农技人员王永兴证实了杨松连这一说法,现在杭白菊行情开始出现回落,去年库存的干胎菊收购价每公斤降了10元。据预测,今年杭白菊行情要达到去年的高度有一定困难。
农民发展以杭白菊为主的效益农业本没错,但效益是通过区域化产业化体现出来的。中部杭白菊“金三角”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和市场,如今没有规划的拓展,自然会暴露出不少弊端。最直接的就是今年杭白菊采摘时肯定会遭遇“用工荒”。采摘杭白菊就一两个星期时间,千家万户集中在一起,势必打乱农民用工秩序。而现在有些地区农民不惜挖桑砍桑来发展杭白菊,这对我市粮食生产和传统蚕桑发展都有不小影响。
“现在我市的杭白菊有三分之二用于饮料菊开发,随着不少大型饮料厂瞄准桐乡这一原料市场,杭白菊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空间,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划性的,农民‘跟风’应慎重。”市农技推广中心沈学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