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位于沈阳的一家藏药专营店 新华社发(杨新跃 摄)
藏药产业发展壮大是生机勃勃的西藏民族经济的一个缩影。民主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旧貌换新颜,各族人民尤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统计显示,西藏经济已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人均GDP达到1.2万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住房、看病、上学、出行、饮水、通讯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获得了很大改善。 旧西藏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二牛抬杠”的木犁耕地、牦牛踩场脱粒,“刀耕火种”、“烧荒肥田”的原始耕作方式随处可见。1952年,西藏亩产粮食平均只有8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125公斤。西藏民主改革后,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生产,治穷致富。2007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达到2788元,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快。以墨竹工卡县的农牧民家庭为例,50多年前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农奴,每家数口人挤在几平方米阴暗狭小的房子里挨饿受冻。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农牧民一心一意谋发展,有的开了商业门市,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当了教师,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县84%的农牧民建了新住房,全县农牧民住房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平均每户125平方米。近30年,西藏全区90%的农牧民搬进了新居。 旧西藏民族手工业十分落后,统治阶层限制手工业的发展并明文规定手工业产品“不得花样翻新”,因此手工业发展非常缓慢。西藏民主改革后,人民政府积极鼓励发展民族手工业,江孜的地毯、姐德秀的围裙、扎囊的氆氇、浪卡子的藏被、加查的木碗、拉孜的藏刀、拉萨的金银器、仁布的玉器等手工业产品由于其独特的工艺和民族风格,一直为进藏旅游者所青睐。在拉萨八廓街的手工艺饰品摊前,总是挤满了外地游客,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为手工业者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 旧西藏的现代工业一片空白。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后,西藏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07年的工业增加值是1959年的171倍以上。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的富有西藏特色的工业生产体系。甘露藏药、奇正藏药、高争水泥、雪域圣毯、拉萨啤酒、圣鹿食用植物油等一大批西藏知名品牌的产品发展势头良好,销量稳步提高。据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介绍,今年西藏将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力争在组建矿业集团、藏药集团、建筑建材集团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同时加强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打造核心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做强矿泉水业。 旧西藏交通险阻,行路艰辛,货物运输、邮件传递全靠人背畜驮,横贯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上,只有明代残留下来的几条铁索桥,没有一座能通车的桥梁。英国人送给达赖喇嘛的汽车,由于没有公路,只能将车体拆了用牲畜驮到拉萨。西藏民主改革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随着西藏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青藏铁路的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破解,全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极大地提高了与各地的物流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为经济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 旧西藏几乎不存在科技事业。民主改革后,自治区先后建立了农业、畜牧业、交通、电力、建筑、地质、水利、气象、卫生、藏医药、教育等专门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藏族科技人员。现在,西藏有专门科研机构17个、各类科技专业人员2.69万人,先后有347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级奖。我国最大的地热试验基地羊八井电站、我国水头最高的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我国最大的铬铁矿基地罗布萨、我国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这一系列诞生在世界屋脊上的“共和国之最”,正在惠泽高原上的千家万户。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消费品市场更是红火兴旺。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突破100亿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多。如今的拉萨,宾馆、餐厅、电器店、服装店、百货店星罗棋布,电脑街、手机城、娱乐城、汽车城、建材市场鳞次栉比。“西藏的发展来之不易,近些年的变化用‘翻天覆地’都不足以形容。”全国人大代表、西藏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总经理普布说。当地干部群众表示,西藏经济的繁荣,西藏人民的好日子,是西藏200多万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换来的,是中央政府关心、全国人民支援换来的,这一切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