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固定收入来源达15万元以上,村集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元以上。记者日前从组织部门获悉,为期三年的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已展开,三年后,全市20个经济薄弱村要全部“摘帽”。
2001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两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有所缓解,村集体经济实力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各薄弱村的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些村不仅摆脱了困境,而且步入先锋工程“五好”村的行列。2007年,全市村级可支配收入达12554万元,平均每个村为70.5万元,全市村级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元;2003年到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了43.6%,年均增长22.8%。
但是,从总体上看,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集体经济两极分化、村级组织缺钱办事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2007年以来,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的深入开展,市委书记费建文亲自带头开展蹲点调研,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课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在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中,我市结合本地实际,从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组织资源,实行专项帮扶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并按照“强村重管理、一般村重引导、薄弱村重扶持”的原则,特别对薄弱村在土地、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
在前两轮的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中,市级有关部门与薄弱村结对帮扶的做法功不可没。许多部门为所结对的村出谋划策,成为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的“靠山”。日前,市级众多部门已与20个薄弱村展开联姻,着力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
集体经济能不能壮大起来,一个好的带头人至关重要。在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中,我市强调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与选好带头人结合起来。逐步完善村干部考核制度,将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