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国内·国际新闻
 最近更新
  • 温家宝出席京沪高速铁路开
  • 法参议员:我不同意抵制奥
  • "藏青会"主席称可能会使
  • 日本众参两院议长祝福北京
  • 西藏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政
  • 建设京沪高铁将缓解沿线货
  • 人比花美
    人比花美
    青岛举行实战演练
    青岛举行实战演练
    伊朗举行建军节阅兵式
    伊朗举行建军节阅兵式
    靓丽车模惹人眼
    靓丽车模惹人眼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解读达赖的“藏独”路线图

           在达赖温和的外表下,隐藏着“西藏独立”的政治野心

      1935年,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在青海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孩子会成为藏人顶礼膜拜的“圣人”,也没人曾想到,他能够发挥如此大的能量,制造了一系列分裂祖国的活动。

      “达赖喇嘛”是一个蒙古语和藏语合并的词汇,意思是“大海一样的上师”。然而,十四世达赖却将这个充满敬意的词汇异化为分裂西藏的代名词。达赖的分裂思想并不是无端产生的,事实上,他是念着“藏独经”长大的。

      自幼受亲英活佛教导

      达赖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7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的一个农民家庭,乳名拉木登珠。1938年,他被原西藏地方政府遴选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惟一转世灵童,于1940年继位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1950年11月17日,丹增嘉措开始亲政。

      丹增嘉措和历世达赖具有共同的一面,即都是西藏封建农奴主阶级利益的总代表。但是,他与历世达赖也有不同的一面,那就是,他从小就被灌输了分裂主义思想。

      1939年,年仅4岁的达赖喇嘛被送到拉萨,前后共有3个经师对他的幼小心灵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分别是寻访十三世达赖转世的负责人格仓活佛、热振活佛和大扎·阿旺松饶活佛。在丹增嘉措坐床继任十四世达赖后,格仓活佛就卸下了经师职位,因此他对达赖喇嘛的影响比较小。

      第二位经师是热振活佛。热振活佛是当时达赖未亲政前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热振活佛非常爱国,在他主政时期,中央和西藏地方关系得到修复。但他的爱国行为却招致分裂势力的忌恨,他们逼迫热振活佛在1940年辞去摄政职位。由于接触时间太短,热振活佛对达赖的影响也不大。

      对达赖喇嘛影响最深的是他的高级经师大扎·阿旺松饶活佛。大扎活佛是20世纪40年代西藏地方亲英势力的领头人物,他直接参与策划了当时西藏主要的分裂活动。在他担任摄政的短短十年内,西藏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分裂事件,譬如成立非法的“西藏外交局”,以“独立西藏国”姿态参加“泛亚洲会议”等。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位分裂思想浓厚的经师的训导下,年少的达赖心灵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记。

      曾拜纳粹分子为老师

      达赖喇嘛和国际上的“藏独”势力走得很近,并经常跑到国外开展游说活动。达赖的“国际化”色彩,与他年少时受过西方老师教导有很大关系,而且,他的外国老师对他分裂思想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达赖少年时代,有两个西方人对他的思想影响最大,一个是英国人黎吉生,另一个是奥地利人海因里希·哈勒。

      黎吉生是英国驻西藏江孜商务代表古德爵士的继任者,1936年留驻拉萨,一直呆到1950年,他是西方人中在西藏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

      黎吉生在藏期间可没干过什么好事。他建立了“英国驻拉萨代表处”,并以此为掩护,积极展开对达赖及大扎活佛等人的分化利诱工作。他常给达赖“授课”并给大扎等人出谋划策,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西藏地方权贵策动的“驱汉”事件,都与黎吉生有关。达赖喇嘛1959年外逃后仍念念不忘这位“恩师”,于是多次面见黎吉生,请他指点迷津,并要求部属阅读黎吉生离藏后撰写的有关西藏的书籍。

      奥地利人海因里希·哈勒是一名纳粹分子。根据柏林联邦档案馆的纪录,哈勒1938年加入纳粹党,并担任党卫军38部队中队长,多次受到希特勒的亲自召见。1939年,哈勒被英军俘获,关押在印度期间仍坚持纳粹思想,多次组织越狱,被视为纳粹重犯。1944年,哈勒第五次越狱成功,从印度逃入西藏,并受到西藏地方分裂分子的看重。1948年初,哈勒被推荐给年仅11岁的达赖喇嘛为师。

      在达赖喇嘛的心中,哈勒是一位“有趣的、擅交际的可人儿”,他昵称哈勒为“黄头”。在达赖喇嘛结识哈勒的一年半时间里,两人基本上是每星期见一次面。哈勒给达赖灌输纳粹式思维,还教达赖学英文,原先对西方世界一无所知的达赖,在哈勒的辅导下,思想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1951年,哈勒离开西藏,把家安在了列支敦士登,并撰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在藏七年》。

      和“藏独”分子一拍即合

      1956年11月下旬,达赖和班禅应邀前往印度,参加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的佛事活动。达赖刚跨过中国边境的乃堆拉山口,便与从印度赶来鼓吹“藏独”的夏格巴、嘉乐顿珠等人聚集在一块儿,在达赖滞留印度的近3个月里,他们一伙形影不离。

      达赖不仅从夏格巴、嘉乐顿珠等分裂主义分子那里接受了许多“西藏独立”的反动思想,而且他在印度期间,还同外国反华势力密切来往。英美等国间谍更是频频与达赖接触,共谋“西藏独立”。

      所有这一切,使达赖在印度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激动和鼓舞”,以致滞留印度迟迟不归,要不是周恩来总理三次亲赴印度同达赖谈话,达赖很可能在那时就留居印度了。

      虽然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和中央政府的宽宏大度,也对少年达赖的思想产生过一定的感召力,但在西藏地方分裂分子、帝国主义分子和纳粹分子的熏陶下,年轻的达赖喇嘛思想不可避免受到污染,最后走上与人民为敌,背叛祖国的道路。

      国内外配合的分裂手腕

      长期以来,达赖一直玩弄两种手腕来实现“西藏独立”之梦,即在国际上搞“西藏问题国际化”,在西藏和其他藏区搞渗透,扰乱民心。

      达赖集团自1959年流亡印度以来,一直将寻求国际支持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流亡政府”展开了以达赖喇嘛出访为中心的国际活动。达赖喇嘛以讲经传法、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名义,频频“出访”国外。

      在争取国际支持的同时,达赖将战略重点转向西藏和其他藏区,加紧对境内藏区的渗透工作,以动摇藏族人民对中央政府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为此,达赖喇嘛伙同美国、挪威、印度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华势力,开通了针对中国藏区的70个频道的广播,用拉萨、康巴、安多方言全天播音。此外,达赖集团还通过各种渠道,将上百种“藏独”宣传品偷运进境内藏区散发。

      达赖喇嘛还大搞情报活动,在中印、中尼边境地区设立了300多个情报站和联络站,手下有几百名特务从事对境内藏区的情报搜集活动。(本报特约记者/雄涛)

     

      专家分析:达赖谋划“藏独”三部曲

     

      在渗透挫败、国际化无效的情况下,达赖制定了以退为进的分裂策略,他把这称为“三部曲”,即以“和谈”实现回国,以“自治”实现夺权,以“全民公决”实现“西藏独立”。

      达赖所谓的“和谈”,其真正目的是想回到西藏,使指挥分裂活动变得更易“见成效”。这些年,达赖喇嘛在国际上大放厥词,说什么他不是要“独立”,而是想“通过无条件谈判获取西藏的真正自治”;还说什么“如果能解决问题,我准备去中国,同中方进行协商”。给人的印象是,达赖喇嘛在分裂祖国一事上思想有所转变。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后,中央政府对达赖集团的方针政策进行了调整,并表示达赖本人不仅可以回国看看,也可以再出去;同时也表示达赖集团的人员也可以回国探亲。然而,达赖授意其曾回西藏“探亲”和参观的三批参观团以及两批亲属回国参观团,在西藏的许多场合公开发表反动言论。从此,西藏地区的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就不断地接到达赖的“旨意”,配合境外的分裂分子制造不安定因素。

      所谓“自治”就是实现夺权。达赖喇嘛提出的“五点和平计划”和“斯特拉斯堡建议”,妄图将西藏建成一个“非军事区”和中印两国间的“缓冲区”;在西藏包括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的藏区,实行“高度自治”,其最终目的无异于“西藏独立”。

      由此可见,所谓的“三部曲”只不过是达赖根据境内外形势变化进行的策略调整。如今,眼见分裂主义无从实现,达赖撕下了“非暴力”的伪装,把破坏活动的重心从境外转移到境内,对“藏青会”等激进“藏独”组织的暴力活动,从暗中怂恿转为公开支持,以达到“境内活动、境外炒作、内外施压”的目的。(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所长本报特约评论员/王德华)

    来源: 世界新闻报 作者: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