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桥镇楼下角村,一个现代化的休闲农庄已初具规模,上百棵果树已泛出绿芽,还有10多亩在建的鱼塘毗邻而居。而在去年,这里还是碎补丁似的一块块水田和杂乱无章的老桑园。
“今年,高桥镇流转了350亩土地,这对于一些土地流转大镇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高桥镇来说却是一次突破。”高桥镇农经中心副主任于全江如是告诉记者,通过盘活土地,不仅搞起了成片效益农业,而且让更多农民得到了实惠。
高桥镇一直以来都是个“寸土寸金”、人多地少的镇,人均耕地不足1亩,加之当地又是榨菜主产区,这几年榨菜行情逐年攀升,有的农民对土地更是“不离不弃”,土地流转难度不小。于全江说,当地企业比较发达,农民到企业打工极其普遍,加上近年来农村个体户越来越多,单纯以种田为生的主要是一些年老体弱的中老年人,土地利用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村里和附近的种养大户又因为缺少土地,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土地就是财富,为了念活这本“土地经”,去年楼下角村村委会经过反复商量,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决定把土地重新“分配”,可是工作并没有想像中的顺利。村党支部书记沈永江回忆说,想建休闲农庄的102亩土地当初涉及130多户农户,传统的农作思想使得不少农户宁可让土地闲置也不愿意出租土地。随着农庄一期工程的推进 ,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观,从抵制到主动参与其中。
正在休闲农庄开鱼塘的张德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以往“做田畈”,每亩地每年产出400元,现在农资涨价厉害,效益就更差了,而这里的土地租费明显比其他地方高,每亩有七八百元。最主要是村里像他这样年纪的农民,也能在休闲农庄找到活干。张德荣相信,休闲农庄开张后,一定会带动周边农产品的销售和当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而在漕泾村,250亩土地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坚强后方”。“三月收菜薹,五月收豇豆、莴苣、六七月收番茄、黄瓜……”企业负责人钱伟中把工作计划安排得有条不紊,去年企业开发出蔬菜脱水加工技术,效益非常好,但原料供应成了一大问题。通过与漕泾村村委会协商,流转出了土地让他发展蔬菜加工基地。现在,基地上每天都有50多名农民在忙碌着,成了拿工资的现代农民。50多岁的吴新美说,以前只在家里带带孙子,现在在基地上班,一年下来能有1万多元收入呢。
目前,高桥镇的土地流转工作进展顺利,其中几项土地流转后发展生态养猪场、蔬菜基地等事宜也在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