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石门镇民丰村蔬菜种植户苗云启却“挤”出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桐乡各大酒店收集菜单,仔细研究。苗云启说:“通过研究菜单,今年种啥赚钱心里就有了底。”
过去桐乡大部分农民只顾埋头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按部就班种养季节性农产品。但频频遭遇的是农产品销路不畅,这让他们渐渐悟出一个道理:现代农民除了要埋头学习科学种养外,还要抬头看准市场信息。有一次,民丰村的菜农看到不少酒店都喜欢用拇指粗的小青瓜做冷菜,但这些菜都是酒店高价从外地进来的。回去后,菜农们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这种乳瓜不但生长周期短,而且经济效益也好。于是,我市不少地区的农民都种上了这种小青瓜。
桐乡农民根据“市民们爱吃什么,农民就种什么”,把目光盯紧城里人的“嘴巴”,进酒店、跑餐馆、上饭店,从菜单和客人口味中觅得市场先机。凤鸣街道建胜村的王秋林,一次外出乘车,听见几个皮草老板娘在商量,说要到海盐去买几十元一公斤的紫番薯。什么番薯值得这么大费周折?王秋林留了个心眼。经过四处打听,去年她从海盐预订了两万根种苗试种紫番薯。没想到试种效果极好,6亩紫番薯赚了10多万元,效益比普通番薯高出好几倍。
正是农民的这份“有心”和“用心”,从而使来自市民、酒店、外地乃至国外客户的订单源源不断。一大早,大麻镇海华村的沈永根带着5公斤土鸡蛋,开着摩托车出发了。“陈老板,刚出窝的放生鸡蛋给你带来了,新鲜得很。”沈永根是当地的水产养殖户,他告诉记者,当地水产不少,可鸡鸭养殖少,附近不少老板为买鸡蛋得往外镇上跑,他就巧妙地利用塘埂的空地放养了几百只土鸡。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不吃任何含色素及添加剂的饲料。如今,沈永根的鸡蛋已成了不少当地老板家里的指定“用蛋”。
记者来到“接单大户”王坤松家,据他介绍,上门卖菜往往能卖出好价钱。“即使一个鸡蛋卖到一元钱,蜂拥而来的城里人还是有增无减。”王坤松家的菜地里种了包心菜、青菜、韭菜等各类时鲜蔬菜,施的都是农家肥,长得绿油油的。他指着门前一块菜地说:“这些蔬菜早被附近的‘农家乐’预订了,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给他们送去。”另外,我市一些蔬菜基地也成了各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指定蔬菜供应商。
在桐乡,这样送菜的“结对”模式被推而广之。不少清晨还在地里的新鲜产品,中午就可以变成市民餐桌上的绿色佳肴,农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