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2月29日,历时4年的全市砖瓦行业整顿工作结束。
4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紧急会议。桐乡市防控“非典”工作全面展开。
5月2日,投资3.5亿元的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二期工程启动。
11月8日,第五届中国·桐乡菊花节暨撤县设市十周年庆典活动在市政广场开幕,浙江省第十三届电视“牡丹奖”颁奖典礼同时举行。
说到我市这10多年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市发改局副局长周成坚看来,其实更是一个工业化向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之所以这样说,从这些年来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中可以看出端倪:从1980年的第一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到1990年时第二产业占比已突破50%。到2007年,一二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0:56.1:36.9。对此变化,周成坚称之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令人欣喜的是,在一二三产调整过程中,科技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虽然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正在逐年压缩,但这并不表示农业不重要了。相反,农业是基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其实是在稳定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周成坚如是说。从原本以粮油为主的格局向粮、经、畜三元结构并举发展,我市的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科技向着名特优新和专业化方向调整,产业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区域特色农业正逐步形成。
种了一辈子杭白菊的凤鸣街道长新村农妇沈大妈怎么也没想到,现在的杭白菊能翻出那么多“花样”,鲜菊花摘下来就能直接换钱,价格也是逐年增高。“都是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啊!”沈大妈感慨地说。近年来,我市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产品产业化项目,推动了传统农业向农业内部新兴产业领域和二三产业转移,也让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甜头。
同样,我市的工业产业结构也正经受着从传统型向科技型的蜕变。在2007年岁末,桐乡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又有大动作,出台了《桐乡市“十一五”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桐乡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两个纲领性文件,意味着我市新一轮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式启动。而在这之前,我市已先后实施了两轮产业结构调整。
“前两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之大在全国也可谓是开了先河。”据市经贸局副局长金声扬介绍,曾经为桐乡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砖瓦行业,冲破了层层阻力,终于整顿结束。作为亲历者,金声扬就曾在砖瓦窑爆破现场遭到过当地百姓的“包围”。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两轮大调整,我市共关停缫丝企业31家、将原有的130座砖瓦窑压缩到14座、淘汰21座水泥机立窑,在下狠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腾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周成坚笑言:“‘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的循序渐进,才能促使我市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我市充分发挥科技的导向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如今,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如机械电子产业群、生物化工产业群、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群等已经崛起,成为桐乡经济新的增长点。
古人云:“筑土为城,聚物为市。”可以这么说,一个没有发达的第三产业的城市,就不可能成为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桐乡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短腿”,三产结构主要还是以传统商贸、餐饮为主,而随着桐乡市场大市的建设,一批专业市场脱颖而出,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乌镇景区一二期建成开放,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海内外的游客,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三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主柱。接下来,我市还将依托市场优势,促进大交通与大流通的紧密结合,构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使服务业实现从“生活型”向“生产型”转变。
【新闻链接】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6.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5.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0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737元,同比增长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