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诸城:为农民工备好万余岗
  • 如东:法制“小喇叭”叫响
  • 东港:群众办事可以“对号
  • 秀洲:农民抢抓农时备春耕
  • 北仑:百分之九十的村级财
  • 临海:农民买农资“先消费
  • 韩国艺人首尔再现
    韩国艺人首尔再现
    纷飞的火焰
    纷飞的火焰
    方形西瓜亮相西洽会
    方形西瓜亮相西洽会
    胖女孩进英国小姐决赛
    胖女孩进英国小姐决赛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丰县:一个财政贫困县的高效农业之路

      目前,丰县现代高效规模农业面积达到60%以上,其中大薹蒜、种肉鸭、果品、洋葱、肉羊、杨木板皮等6个特色产品年产值均超过10亿元。

      高效农业需要较大投入。作为财政贫困县的丰县,如何破解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财政扶持激活一池春水

      3月22日,正在自家标准蔬菜大棚里喷施有机肥的范楼镇马庄村农民耿安民告诉记者,这几个大棚的建设,依赖于政府的帮助。去年下半年,家境贫困的他,贷了6万元的扶贫贷款。由于政府贴息,原本2880元的利息,他只需负担1080元。他用这些钱建成了3个大棚,每个棚还获得政府补贴3000元。“没有政府贴息和补助,这些个大棚我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丰县范楼镇马庄村支部书记耿家顺说,该村多年来以露地蔬菜生产和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低。2007年,县财政拿出300万元农业项目扶持基金帮150户农民建起了设施蔬菜大棚,当年一个大棚纯收益1.5万元,是一般薹蒜作物的3至5倍,是粮食作物的15倍左右,全村掀起了发展设施蔬菜的热潮。

      丰县县镇财政去年共筹集补助资金1100余万元用于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对新建蔬菜大棚、日光温室和标准鸭棚给予每棚2000-3000元的补助,今年财政还将安排20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建设。

      联合投入呈现“众人拾柴”效应

      2007年12月,丰县师寨镇张寨村村民邱兆俊在获得扶贫贷款的基础上,又自筹资金10余万元,新建了4个高标准食用菌大棚,种植黑木耳14万袋,预计纯收入可达14万元。

      王沟镇张王集村农民张昌绪,在北京从事木线条生产营销,回乡创建了徐州哼德利生猪养殖场,存栏量达到3780头,其中能繁母猪513头,年出栏商品猪1.2万头。凤城镇斗虎营村农民谢殿峰,原在山东泰安打工,回乡创办徐州佳合食品公司,先后投入资金4800万元,从事鸭苗繁育和肉鸭加工,吸纳富余劳动力658名,带动2200户发展订单养殖。

      此外,合作组织的联合投入也助推民间资本涌向高效农业。2007年,全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3个,社员出资总额达到3600万元,新建了一批生产基地和冷储加工企业。宋楼镇华冠蛋鸡专业合作社社员出资294万元,建成了5万只规模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

      担保让金融资本无后顾之忧

      3月20日,丰县华山镇徐屯村农民徐思庆,从信用社获得信用贷款5万元,用于观赏花卉种植等高效农业项目。目前,徐屯村像徐思庆这样通过信贷资金跻身高效农业的农户达120余户。

      据统计,通过创建信用村镇,丰县共获信用联社农业贷款9.5亿元。

      2007年,王沟镇王老家村农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60万元,发展山药近千亩,亩均纯收益4500元。首羡镇沙河店村农户利用小额贷款42万元,发展洋葱900亩、大蒜500亩,仅此两项,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

      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农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丰县积极筹建农业投资担保公司,目前已筹集注册资金1000万元,由财政和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入股,按1:6的比例放大效应实施担保,引导和集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
    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 记者 李先昭 编辑: 朱方红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