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4月8日 桐乡市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成为嘉兴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市)。
7月2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乌镇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
11月上旬,桐乡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画)之乡。”
12月5日至7日,国家“创优”验收组,对桐乡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行检查验收。
四月的桐乡,桃红柳绿,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水乡古镇,乌镇香市将民俗文化和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共同演绎成一场水乡狂欢节,祭蚕娘、莲花漂流、提灯走桥、踏白船,游客们在传统节俗里感受着不一般的水乡风情;坐落于凤鸣街道的福严禅寺景区,从上海、杭州、苏州、嘉兴等地赶来的香客一拨接一拨;在君匋艺术院、丰子恺纪念馆,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留连忘返……
与许多名声在外的旅游城市一样,游客已成为桐乡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一马平川的桐乡,如何“变身”为国内外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
时间定格在2000年11月8日。这天,投资8000万元规划建设的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一期工程撩开神秘面纱,进入试营运。浙江省旅游局有关领导实地考察了景区后,对乌镇这一“新发现的古镇”予以高度评价,建议桐乡市申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自1995年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来,当时全国已有122个城市获此殊荣。”市委办主任、时任桐乡市旅游局(乌管委)党组书记、旅游局副局长、创优办主任的顾根梁回忆说。
虽然拥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也能为桐乡“创优”争得不少分,但对于一马平川的桐乡要跻身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当时很多人觉得底气不足。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要通过‘创优’,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扩大我市旅游业在海内外的影响和声誉。”市委、市政府统一思想后,2000年11 月,正式响应国家旅游局的号召,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
“桐乡旅游业发展是从保护开发乌镇开始的。”顾根梁评价认为,1999年,市委、市政府拿出1300万元启动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一期工程,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创优”工作,都显现出了桐乡人的魄力。
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在2001年年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后,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市里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桐乡市‘创优’领导小组,抽调10多人组建创优办。
要在短短一年时间,实现创建目标,没有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合力,显然难以达到。市创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写了“给全体市民公开信”,号召市民投身“创优”各项社会公益大行动。市内各个责任单位结合工作实际,为“创优”出力。细心的市民很快发现,在车站、市区交通主干道和旅游经营单位新设立了规范、醒目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城区主要道路、主要景区多了中英文对照指示牌。
“2001月9月下旬,省旅游局组织创优初检组检查桐乡‘创优’工作,指出了很多不足,我们随即进行了突击整改。12月,‘创优’国家验收组分组对桐乡旅游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阅。结果桐乡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嘉兴市首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是顾根梁,那段“创优”经历,对于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极其刻骨铭心的。2001年“五一”和“十一”两个旅游黄金周,乌镇接待游客数已分别达11.5万人次和15万人次。
桐乡旅游事业借此东风,步入佳境。各大名人场馆因为搭上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这列快车,迸发出新的活力。2002年,我市修订完善《桐乡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市旅游业由此向规模产业型转变,同年,乌镇景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之后,乌镇二期工程休闲度假名品、石门桂花村、华庄生态农业园等旅游项目全面启动,成为国内旅游市场新宠儿。
依托我市雄厚的毛衫、裘皮制衣和制革产业优势,濮院毛衫品牌直销中心、崇福皮草大世界等旅游购物项目应运而生,旅游购物显示出蓬勃生机。传统的蓝印花布、杭白菊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旅游商品的主流。
去年,全市接待游客451.1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其游客接待数、旅游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2.89倍和2.95倍。
新闻链接: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59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151元和111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