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1月13日,市委召开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提出此后5年至15年面向新世纪的新桐乡的发展定位:把桐乡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文明新市。
5月,桐乡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桐乡市、嘉兴市两级验收。
6月,桐乡市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电力总公司评为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先进县市。
11月13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乌镇举行。
……
很多游览过乌镇的人,会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古镇独有的风韵,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乌镇。
乌镇是一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1981年3月14日,时任中国作协主席的茅盾先生致信作协书记处,信中说:“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同年,茅盾文学奖正式设立。
让茅盾先生未曾想到的是,时隔20年,茅盾文学奖不仅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而且他的故里乌镇也已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
2000年11月11日,众人瞩目的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首次走出首都,在乌镇举行。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现任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景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的刘慧洁仍掩饰不住地兴奋。
茅盾文学奖颁奖地“花落”乌镇,是天缘巧合?还是历史的选择?从刘慧洁的叙述中,不难找到答案。相对其他古镇,乌镇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起点高,但起步却晚了一拍。正当乌镇管委会负责人苦苦思索推介景区的“良方”时,偶然获悉,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已“出炉”,但尚未颁奖。把茅盾先生设立的奖项请到乌镇来颁发,这不仅是提高景区知名度,树立旅游品牌,还是对获奖者本人而言,都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管委会领导的想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时任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主任陈向宏在第一时间前往北京,多次与中国作协等领导接洽颁奖地相关事项。功夫不负有心人,桐乡人最终成功地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请回了茅盾“老家”。
“一个人口仅6万的小镇,能承办如此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让乌镇人觉得很是自豪,他们像过节一般兴致高昂,争睹文坛盛事。这也是乌镇实施古镇保护后第一次在媒体前‘亮相’。2001年3月,中国作协和中国茅研会主动与乌镇管委会联系,要求把茅盾逝世20周年的纪念活动放在乌镇举行。”自2000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乌镇举行后,中国作协宣布,将乌镇作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
与当代文学的联姻,令乌镇古镇备添魅力。2001年至2007年,乌镇累计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139万人次,连续6年列浙江省单个景点境外游接待首位。
把茅盾文学奖“请回家”,是我市建设文化名市的一大战略举措。桐乡市历届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经济、政治日渐共融,文化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增强地方发展后劲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桐乡用敏锐眼光,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长远目标来考虑,相继建成了以茅盾故居、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君匋艺术院、侯波徐肖冰摄影艺术馆、金仲华故居等“五只金凤凰”为主架的名人文化设施。名人文化成为桐乡市的一大特色,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1997年以来,桐乡市每年都投资一大笔资金,先后迁建和修建了金仲华故居、陆费逵图书馆等名人场馆,利用名人效应不断丰富馆藏,并把名人场馆逐步建设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世纪90年代初期,拥有4000余件明清至当代字画、印章和书刊等珍贵文物藏品的桐乡君匋艺术院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选送所藏吴昌硕印章60方,应邀赴日本名古屋、新泻等三城市参加“中国文墨界的巨匠吴昌硕展”巡回展览。为期一个月的展出轰动了日本文化界,学习中国书法篆刻成为当地一种新时尚。
“市委、市政府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到市外参展,使我市手工艺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桐乡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孙正馨对此感同身受。由我市工艺美术作者创作的蓝印花布及工艺品、红工家具(工艺品)、竹刻、书刻、布贴画、皮影画、金箔画等系列工艺美术作品频频在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上摘金夺银。桐乡蓝印工艺品更是顺利“叩开”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外市场大门。
【新闻链接】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0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66.91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34.86亿元,增长19.5%。三次产业构成比重由上年的10.4∶59.9∶29.7调整为9.9∶59.2∶3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261元,增长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