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3月上旬,镇江市委、市政府向丹徒颁发了全市唯一的环境保护特别奖。
丹徒区委书记丁憬介绍,这是因为,丹徒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特别是去年,丹徒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2.73分,位列全市第一,COD(化学需氧量)和SO2(二氧化硫)削减量远远超出上级下达的650吨和448吨的任务,为全市减排工作挑了重担。 一天损失10万元,也要停产搞技改 高桥镇万发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占全镇经济总量1/4;职工1000多人,全镇几乎每家都有人在这里上班。但这个在当地举足轻重的企业全年排放废水600多万吨,COD排放量占丹徒排放总量的36.1%,而治理成本每吨水要5元钱,企业难以承受。 牺牲环境老百姓不答应,经济不发展群众不满意,两全齐美的办法是通过技改促发展。 去年,万发化纤拆除了一条年生产能力5000吨的棉浆粕老生产线。尽管国家整顿小化工企业后,国内市场棉浆粕缺口40%,产品每吨从6000元涨到13000元,停产一天损失净利润10万元以上,企业仍断然停产,并投资近3000万元改造相关设施,新上了一套黑液挤浆设备和中段水生化处理装置。当年仅拆除5000吨生产线就减少COD排放量572吨,占全区减排任务的88%。 高桥镇党委书记赵永斌介绍,技改后的万发化纤废水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年削减COD排放量达1000多吨,而对黑液挤浆后的残渣进行回收,年收益可达60多万元。 军令如山,搬走“灰龙”和“泥龙” 到2006年底,丹徒沿312国道两旁有三石企业近300家。由于工艺落后、生产不当,国道两边总是灰蒙蒙的,有些路段晴天是灰龙,雨天变泥龙,不仅形象不好,而且影响百姓生活。 去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丹徒成立了“312国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乡镇和部门开展整治,区长与环保局及相关乡镇一把手立下“军令状”:截至4月3日,沿线200米范围内的三石企业全部搬迁完毕。 高资镇人大主席胡锁儿回忆,高资镇312国道沿线有130多家三石企业,从业人员1000多人,布局调整和友情操作是整治工作快速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调整布局是指: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建了2个重钙粉园区、1个大理石基地,50多家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区发展,集中治理。友情操作是指:除证照不全的企业坚决关停外,主动搬迁的企业政府每户奖励2万元,全镇有108家企业主动断电搬迁;退税100多万元,鼓励10多家企业转向种养业。 镇江市龙胜物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金龙告诉记者,搬进重钙粉园区后,新上了大布袋除尘设备等环保设施,虽多了点投入,但空气中的粉尘减少了,同时,场地扩大了,进场道路好了,产量增长了60%,还新开辟了石料储运业务,自己也不用天天在灰蒙蒙的环境工作了。 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负责人反映,经整治,丹徒境内312国道两侧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了25%。 自我加压,争进“笼子”抓整改 去年9月,新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太湖流域实行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交界断面水质未达到控制目标的,责任地区需向受害地区作出补偿。如,COD超标排放一吨补偿1万元,氨氮超标排放一吨补偿10万元。 起初,丹徒南片4个乡镇未纳入太湖流域治理范畴。 当地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这4个乡镇共有化工企业30多家,本身治理任务就很重,加上区域内的通济河水体小,环境容量低,水位低时还有倒灌现象,发生超标排放的风险很大。既然省里没有要求,拖一段时间进“笼子”也好。 丹徒区领导不以为然:环境保护的力度肯定是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先进“笼子”——参照《条例》要求实施治理,虽然压力加大了,但既可以尽快改变自身的环境面貌,也可以为全区环保工作的提升积累经验。 为对接《条例》的相关要求,该区投资1.5亿元建设宝堰污水处理厂,并启动了4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建设,以实现区域内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成立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办公室,对每个企业的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并要求每个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安装在线监测设备,以实现对所有排污口的24小时在线监控;对区域内的主干河道通济河每月换水,每周监测,两岸农田推广配方测土施肥,力争沿线企业水体污染排放物下降50%;关闭不能满足环保和丹徒新区规划要求的谷阳镇亿元企业——谷阳碳素制品厂…… 付出总有回报。目前,“全国生态示范区”已成为丹徒招商引资最好的品牌。据统计,去年仅单体50亿的项目就谈成了3个,今年全区实际到位外资同比已增长39.34%。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