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跟往日一样,浙江开元皮革有限公司准时收到了山东分公司发来的3万多张兰板皮。该公司自2006年起逐步将皮革前道加工向山东转移,到目前为止所有皮革前道加工工序已全部转出桐乡。
近年来,桐乡的产业高度集聚,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对优化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受到桐乡资源紧缺等因素制约,在本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和升级发展的局限越来越大,一些企业便开始把眼光投向土地、人力等资源富余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并逐步建立起适合整个产业发展的外延基地。
“这几年,桐乡的蚕茧供应量越来越少,公司的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在外设立丝业公司成了我们寻求突破的‘一步棋’。”不久前,我市两家著名丝绸企业强强联手在广西省蒙山县创办了一家新的丝业公司,目前正通过进一步发展丝绸深加工和进出口贸易,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工业销售收入达10亿元、出口创汇达1500万美元的大型上市丝绸集团。据其中一家丝绸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西部地区大面积种桑养蚕,于是他们也跟着陆续在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设立丝业公司,目前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比起蚕茧优势的逐年失去,我市水泥行业的原料制约就更显而易见了。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而相关矿产地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资源性矿石贸易的措施,鼓励加工成熟料后外运,致使我市水泥生产企业成本上升。据悉,我市水泥生产规模占到嘉兴市的一半,生产管理和客户资源是我市的强项,但原料供给却是我市的弱项。为此,政府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将熟料生产向矿原地迁移。去年,我市一家大型水泥公司就在湖州市安吉县大手笔建设了2条回转窑水泥生产线,日产水泥2500吨。由于就在原料供应地,每吨水泥成本降低了30元,占到总成本的15%左右。
如今,我市环境容量的制约以及劳动用工成本的增长也日渐明显,一些行业的生存、赢利空间越来越小。事实上,最近几年我市已经开始把部分缫丝、绢纺、水泥、砖瓦等生产向省外甚至国外转移。去年12月,桐乡市政府还专门制订出台了《桐乡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列出9类逐步转移产业,包括皮革加工中的前道生产、水泥熟料、铸钢、蔬菜腌制等。
对此,市经贸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市的产业转移绝不是转移污染,企业把生产能力转移到省外地区,必须符合当地的产业要求和环保要求,对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类装备和技术,我市仍将限期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