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片 数字报纸 浙江网视 论坛 博客 数码冲印  繁 体 
首页 | 桐乡新闻 | 国内国际 | 图片频道 | 视听频道 | 政务公开 | 人文桐乡 | 专题栏目
概况 | 教育天地 | 财经纵横 | 房产家居 | 汽车时代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实用资讯
镇街频道梧桐 凤鸣 龙翔 濮院 乌镇 屠甸 崇福 高桥 大麻 洲泉 石门 河山 
新闻热线:88118696 在线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国际>强县新闻
 最近更新
  • 嘉善:新居民党员积极投身
  • 三门:一所中学为住校生办
  • 青田:舍百亿元项目护瓯江
  • 诸暨:城里人赶到乡下看大
  • 三门:百余农技员帮农民造
  • 象山:涌现1.5万亩“万
  • 胡锦涛高举火炬
    胡锦涛高举火炬
    奥运圣火启程全球传递
    奥运圣火启程全球传递
    刘翔手持火炬跑过金水桥
    刘翔手持火炬跑过金水
    北京奥运圣火交接仪式
    北京奥运圣火交接仪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3-88118696
    热线传真 0573-88192200
    投稿邮箱 txnews@zj.com
    联系地址 桐乡市振兴东路法院内
    邮政编码 314500
    QQ:188862831


    江阴:文化普惠的别样诠释

      文化下乡,怎样才能做到不流于“四季歌”的形式,真正为基层群众所欢迎、接受?近日记者在江阴采访,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这里的文化下乡不仅是“送”文化,更是“种”文化:送的戏,人们像追星一样抢着看,主动掏钱要求加演;送的书,刚到就被人借走,村里还兴起了购书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不仅如此,文化下乡还带动了小戏进城,原汁原味的小戏在城里展现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城乡文化的精彩互动。文化下乡,在这里为什么这么火? 在村里看“群星奖”

      在农家书屋“品三国” 去年,江阴启动“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活动,以政府采购形式开展文化下乡“四送”活动,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

      送戏下乡,不仅繁荣了农村文化,也让江阴市锡剧团“起死回生”。3月27日,记者打通江阴市锡剧团缪进荣副团长电话时,他刚带着剧团从祝塘镇建南村赶到永昌村。“晚上7点就要演出了,正忙着搭台呢。”他说:“建南不肯放我们走,非要请我们再演一场,但没办法,这边的演出早就定好了,加演只能等两天后了。”

      江阴市文化局社文科科长潘瑛拿出一张“文化下乡演出时间表”给记者看:“你看,去年锡剧团原定演出135场,但加演不断,最后演了200多场。今年我们排计划,就会在一个镇的演出结束后,留出几天空档期,用作加演。”

      锡剧团团长胡国君深有感触:“以前都是求人家找我们演,哪想到现在会这么火?”以前,锡剧团演一场只收两三千元,现在一场是7000元。2007年,团里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

      送戏下乡的节目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新桥镇村民孙展岐在“文化下乡”意见簿上写道:“你们的节目,演的都是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非常亲切,看得真过瘾。”陈洪国写道:“几十年都没听过这么好听的锡剧了,盼着你们再来。”江阴市文化馆负责送戏下乡的节目创作,馆长周林海介绍说,“我们的创作队伍有100多人,都是来自基层的,写的都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老百姓当然爱看。去年我们的两个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的群星奖创作奖。”虽然是政府买单,但节目的质量更要有保证。“戏不好,谁还请你加演?”胡国君的话说得很直接。

      群众点单,是江阴文化下乡的一大特色。锡剧团有一个节目库,想看什么,各村可以自己点。喜欢锡剧的,就小戏多一点,喜欢语言类的,就小品多一点。送书下乡,已不限于养殖类方面的图书了,农民们不但能跟着易中天“品三国”,跟着于丹“读论语”,还能读到余秋雨的书。

      小戏进城 乡土文化有了大舞台

      文化下乡,激活了乡村的文艺细胞,农民们很想把自己创作的节目,送到城里来演出。为了给乡土文化一个展示的平台,江阴市搭建了“市民舞台”,由政府出资,在市中心的文明广场举行文艺调演,每个乡镇负责一台节目,上演地方传统文化节目。

      文艺活动的开展,在农村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全民参与文化的热情,很多传统文化资源也得以恢复,比如华士的渔篮虾鼓舞、利港的茶花担舞、周庄的河蚌舞、申港的荡湖船舞等。“有的地方选老太太划旱船,就像选美一样,选不上的老太太,可难过了。”潘瑛说。

      现在,只要天气好,南闸镇的王美萍就会在丈夫的陪同下,一起到镇上的紫金广场跳健身舞。以前,王美萍的业余生活就是打麻将,为此闹得夫妻不和,自从去年镇上在紫金广场添置了音响设备,组织文艺活动后,王美萍和她的牌友们就走下了牌桌,不但学会了跳健身舞,还学会了扭秧歌、功夫扇……如今已经是文艺骨干的王美萍,上个月还带着姐妹们一起参加了镇上的舞蹈大赛。

      农村来的节目,城里人爱看吗?“能送到城里来的节目可不简单,就像春晚审查一样,要‘过五关’呢。每次演出,提前三四个小时就有人搬着凳子来占位了。广场上,哪一次不挤个两三千人,你说爱不爱看呢?”潘瑛笑着答道。

      小戏进城,进一步营造了城市文化氛围。今年起,江阴市就此力推“夜文化”,在城区培育四大夜晚文化中心,拓展文化阵地。4月3日晚,市区将上演城乡文艺PK,璜土镇和利港镇组织的两场演出将和市里的戏迷舞台、歌曲大家唱等5台节目同时上演,为市民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既要让农民“吃饱” 更要让农民“吃好”

      如今的文化下乡,仅仅让农民“吃饱”已经不够了,更要让他们“吃好”。其实,不管是送戏还是送书,关键是要“对味”。如果连送的人都不想看,你怎么能要求接受的人必须喜欢呢?

      在江阴,文化下乡从“送什么看什么”到“点什么演什么”,把选择的自主权完全交给群众。在让百姓受益的同时,节目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文化下乡,为我们打造出了一批精品节目,这算是意外之喜吧。”江阴市文化局局长黄磊喜形于色:“以前我们江阴剧团送上去评奖的作品,都是请专家看,少了基层的声音。去年起,我们借下乡演出的机会来检验节目。想评奖的节目,首先得下去演,根据群众反馈再修改。这样一来,‘精品率’大大提高。去年,我们就拿了4个国家级大奖(群星奖两个,金钟奖、山花奖各一个),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文化下乡,就像舞起了农村文化这条卧龙的龙头,”黄磊说,“农民其实是有文化原动力的。只不过以前缺乏文化氛围,你让他一个人去广场唱歌跳舞,也不现实。现在大环境有了,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村文化也就‘舞’起来了。”这两年,江阴各村镇都成立了文化队伍,活跃的农村文化生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亮点。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江阴通过城乡文化互动,让农村文化有了肥沃的土壤,也让城市文化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江阴零距离感悟文化的魅力,一个深切的体会是:经济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的仅是“经济富裕感”,要想真正拥有“精神幸福感”,还得依靠文化的普惠。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作者: 通讯员 王敏 贡敏华 记者 林华维 董 晨 编辑: 沈正禹
       相 关 稿 件

    桐乡新闻网版权声明

    ① 本网(桐乡新闻网)稿件下“稿件来源”项标注为“桐乡新闻网”、“嘉兴日报-桐乡版”、“桐乡电台”、“桐乡电视台”的,根据协议,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稿件之网络版权均属桐乡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桐乡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其他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版权所有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0573-8811869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