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田水利设施更加适应效益农业的发展,发挥节能、节水、省劳力的功能,成了我市农民关注的热点。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发展,不同的农业作物对防洪、排涝、灌溉需求各不相同。单季水稻灌溉水量约为每亩350立方,而蚕桑、菊花等不耐旱的作物灌溉需水量仅为每亩60立方,以前农村排涝灌溉配置设施均是以水稻灌溉量为标准,已远远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农村水利向全社会水利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我市将着力打造高品位的农田水利设施,实现水利惠农。”市水利局副局长朱盛祖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期间如是说。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建设农业田园化水利新格局成为大势所趋。从2002年开始,我市就在河山、洲泉等地的农业园区率先推广低压管网灌溉工程,并在建设中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使节水灌溉泵站全部采用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根据蓄水池水位和设定的时间,达到自动控制水泵运转要求。近几年来,全市投入节水灌溉工程资金25940万元,建造节水灌溉工程自动化灌溉泵站118座,建成节水灌溉工程项目79个,受益面积达到9.61万亩。
同时,针对农田水利设施老化,老水闸、老泵站、老水泵众多,我市自2004年开始建设标准泵站。目前,2700多座排灌泵站中,80%以上得到新改建,灌区布局更趋科学合理,泵站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提升了水利排灌能力。
在桐乡市水利局的办公室里轻轻点击鼠标,石门镇九田港泵站便开始开闸出水了,调节电脑上的按键,还能控制出水量大小。市水利局水利科科长沈正涛为记者演示了泵站远程网络控制系统。去年,我市在石门、濮院两个镇13座普通泵站引入了这项高科技,系统集图像监控、视频录像、远程操控、短信控制、报警信息于一体,泵站管理员不仅可以通过电脑,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控制泵站开关,实现了农村水利工作的异地操作,更加省工节本。据了解,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把这项工作辐及更多镇和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