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南水网地区的桐乡,实际上是个水质性缺水地区,许多人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且看一组统计数字:桐乡人均拥有水资源1037立方,而全省人均是2130立方。据悉,浙江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数,而中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在计算桐乡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时,我们还把过境水全部计算在内,否则这个数字将更低。
这些数字颠覆了市民眼中桐乡是个水乡的固有形象,而其实更严峻的事实是水质恶化才是桐乡缺水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市已经很难找到四类水以上的水源,绝大多数的水源都是五类甚至类五类水质。虽然通过深度处理,市民可以喝上已达到欧共体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放心水,但原水水质的低劣始终困扰着桐乡。
水危机其实不是个新鲜话题。中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的近400个,严重缺水的为110个。据预测,我国人口在未来十几年时间里将达到峰值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750立方米,有专家预言我国可能进入“水荒时代”。
除了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农业浇灌水源不理想也使农产品安全受到影响。水质差同时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笔者得知,部分高精尖端产业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桐乡经济开发区一家印染企业的老总曾向市水利局领导反映,由于市区水质低劣,企业无法生产高端花纹产品。种种问题都在催促水质性缺水的桐乡早日走出困境。
虽然桐乡已在附近的水源中几经寻找并论证取水的可能性,但在笔者看来,水质性缺水地区的出路是既要开源更要节流。
许多人已然意识到“水质性缺水”源于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桐乡虽然未能做到未雨绸缪,但亡羊补牢应该尚未晚矣。
节流主要是指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管理,大力发展水处理技术,通过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节水的各种途径中,工农业用水是大头,生活用水是关键。工业上,采用清洁生产和利用中水的企业已经逐步在增加,像崇德丝厂等企业,已经实现中水的全循环利用,但要让所有企业具备节水生产意识还任重道远。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观念往往被忽视,所以我们要在农业生产中普及节水观念,将节水灌溉和节水农业结合起来。
节流的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要让公众产生对水资源稀缺性的“敬畏感”,这需要宣传与经济手段的双重引导。通过多种渠道的普及宣传,倡导全民节水的观念。必要时通过施行阶梯级递增的水费收取方式,让多消耗能源者加倍“埋单”,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